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打理城市古建需要“量体裁衣”

发表于 2024-1-11 14:56: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打理城市古建需要“量体裁衣”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近日印发古建保护利用相关规程,提出针对古建具体情况,分五类采取不同保护措施。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步一景显文脉。北京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建众多,全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就达300余处,未入册的名人旧居、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年,北京重新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同时明确“保护前提下注重灵活利用”的导向,核心就是“不负历史馈赠”,因地制宜精细化打理。

文物古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精心保护是必须的,但究竟什么才是好的保护?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可能是更好的破题方向。在这方面,北京的出圈案例不少。六百年历史的老皇城守卫哨所,化身24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燕翅楼书店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新的精神栖息地;泰安里海派风格的老建筑,修缮后变身文化艺术中心,让大家身在北京也能感受浓浓的“老上海”风情……古建“+书店”“+咖啡”“+艺术”,相得益彰的跨界混搭,既探索出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也让传统北京味愈发潮起来,抓住了大量年轻人的心。

古建利用的创意不少,当然也不见得啥火嫁接啥、搞啥都能火。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每一幢古建都是一段“独家记忆”,活化利用必须尊重其自身特点,拿出绣花功夫“量体裁衣”。假如“一刀切”叠加商业,“一阵风”复建还原,原有风貌、底蕴受损不说,也会泯然于众。就北京而言,散落街巷中的历史建筑时间跨度超长,承载功能多样,有的适合原汁原味的再现,有的适合功能迭代的巧变,需要用心挖掘、提炼特色,尤其要在契合所在街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多做文章。

古建活化并非易事,面临流程报批、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等等现实问题。在明确保护利用边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扶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项文化事业,才能更可持续地为那些斑驳时光沧桑砖瓦注入鲜活生机。(雨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