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0

智慧干散货码头研发课题获国家级立项

发表于 2024-1-16 09:14: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港口青岛港三十多年老设备装上“智慧大脑”  
来源: 大众日报   
07_07_1222.jpg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自动化控制中心。
  □ 本报记者 陈景郁 范薇

  近日,由山东港口青岛港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研发的《典型场景干散货装卸全过程智能作业系统示范验证》课题获得科技部立项。据悉,该课题基于“感知-决策-控制-评估”的干散货港口全过程智能管控平台,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自动化控制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显示屏,这是运行了30多年的传统干散货装卸码头的“智慧大脑”。不用去设备作业现场,在控制中心便可以对生产计划、数字堆场、皮带流程、自动化大机进行智能管控,对生产场景进行可视化管理组织。
  “全流程、全堆场、全机种的干散货智慧码头,我们在全国是首个。”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建设项目带头人、前港分公司安全环保科技部副经理赵伟丽自豪地说,“码头实现了‘降低作业强度、保障安全生产、提升质量效率、职工体面劳动’四大革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传统干散货码头如今成为无人干散货码头示范区。”
  赵伟丽介绍,自动化控制中心将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前沿技术与码头智慧生产系统融合。通过设备管控系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皮带流程的“一键”启停、自动化设备的“一键”对位。通过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智能靠移泊、数字堆场、智慧调度、生产流程智能推优。智慧堆场系统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和堆场智慧管控,智慧保障系统可以实现65公里长的87条皮带无人智能巡检,智慧生产流程则实现了涵盖10个机种、7种工艺流程的全自动化生产。
  这样“炫酷”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流程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怎样将一座运行了30多年的传统干散货装卸码头升级改造?这对赵伟丽团队来说是一道难题。码头的正常生产作业不能停止,改造只能在生产间隙进行,这又是一项考验。落后的技术状况、常年高负荷的饱满作业,让前港分公司53台大型设备、140余台流动机械、200多条皮带流程组成的生产作业大动脉陷入动力缺失、后劲不足的困境。从汗水经济向智慧转型是干散货码头发展的大趋势。没有经验可以学习,那就自己去探索,自己打造样本。
  作为“伟丽创新团队”带头人,赵伟丽连续三个月“泡”在堆场,挤在不足3平方米的堆取料机操作室,仔细观察司机每一步操作,记录每一个运行数据,创新出一整套激光标定的最新算法,利用图像识别、北斗定位、数字建模等技术,实现了难度最大的5台堆取料机自动化改造,装车流程系统整体能耗降低10%以上。
  “前港分公司共有65公里皮带流程,以前需200人昼夜现场巡视维护。”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副经理张杰介绍。由于作业工况复杂、人机配合多,这里是安全事故易发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难点,赵伟丽带领团队通过“电子眼”、AI智能分析系统、声音分析系统、电子测温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在全国干散货码头中率先撤消皮带现场巡检岗位,彻底实现人机分离、消除安全风险。
  “伟丽创新团队”还突破流动机械远程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攻克船舱内无法接收5G信号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自动化清舱作业,消除了清舱作业时人员需下到20多米深的船舱而产生的坠落风险、作业风险。
  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伟丽创新团队”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完成了传统码头的升级改造,让这座老码头重新洋溢“青春气息”。经测算,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较以往传统码头提升20%、平均能耗降低10%、人员配置压减370人,直接减少货物搬倒150万吨以上、柴油消耗近8万升,减少21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可实现节支增效6000余万元。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山东港口青岛港立足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迈出的一步又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