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 “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调查成果发布暨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讨会,7月15日在北京举行。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新一代农民工群体,相对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就业、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对精神、情感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加强烈。为此,半月谈杂志社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联合主办了“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大型调查活动,从就业状况、在城市的生活融入情况、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公民权利实现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尊严感受。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78份,调查地点分布全国东中西部,还纳入了在三线城市和一些小城镇打工的农民工群体,覆盖的农民工户籍包括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本次调查中,被访者对影响尊严感的因素做了排序。他们认为排在影响尊严感的首要因素第一位的是工作情况(39.8%),职业发展仍然是他们最具梦想和期待的。排在第二、第三、第四位的依次是在城市中的生活、融入情况,公民权利实现,与亲人、朋友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较低,与城里人地位差距的感受强烈。一方面,他们表示已经比较“习惯城里的生活”(3.66分),还表达了比较强烈的城市融入的热望,“愿意参加社区活动”(3.56分),“希望能在城里生活”(3.67分)。但是同时,他们不太认同“我跟城里人地位一样高”(2.98分)。这实际上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性的体现,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他们在城市中难以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进程务工后与亲人朋友相隔千里,造成的心理失衡、情感孤独非常严重。近半数的被访者表示进城务工后独自一人居住,或与工友居住。与配偶和孩子居住的比例只有23.9%和12.0%。其中的情感缺失及深层次问题非常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照顾。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比较认可城市的治安环境和医疗,教育、社会活动的参与、政府就业扶助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满意度偏低。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享受与城里人均等的公共服务,感受比较正面,总体打分达到3.3分。他们最认可城市的治安环境和医疗,对“治安环境好”和“看病方便”的打分分别达到3.5分和3.4分。但是孩子的教育、社会活动的参与和政府就业信息提供、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一般。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扶助就业,给予其更多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的机会,需要更好地研究。
此外,在回答“其他影响你尊严感的因素”时,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自主填答,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五类:收入与购买力、社会公正、陌生社会中的排斥与歧视、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教育不公平等。
城市融入和公民权利实现超过与亲人、朋友的关系,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特别重视。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许小丹认为,这首先标志着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机从“改善生活”向“追求梦想”的转变,他们希望融入城市生活,谋求更好发展,希望未来在城市拥有稳定的家庭,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权利意识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仅在劳动权益的维护方面有较高的诉求,还希望获得更多的途径和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他们对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相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
与会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调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国圣、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以及沈友军、杭园、韩福国、程杰、李涛、黄乐平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农民工社会融入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观点。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房方、半月谈杂志社总编辑冯瑛冰出席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