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3|回复: 0

“琢玉工程”助力青工“成才成匠”

发表于 2024-1-19 14:3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4年01月19日 第A2版)
  “完善的培养机制、美好的成长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企业为我们搭建了舞台,我会在这里扎根,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以致用,为矿井发展助力。”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李玉麟,入职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才4个月,就跑井下调研、到头面问需、盯现场生产,开启了对“矿井如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从“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到煤矿一线的技能人才,李玉麟的快速转变,得益于该公司对大学生实施的“琢玉工程”。近年来,高庄煤业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创新“选、育、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招录“新学生”、引进“高精尖”、培养“土专家”,最大限度地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用活人才,持续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他们采用吸收引进优秀人才和自我培养专技人才的双向机制。一边招聘主体专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一边鼓励各业务科室深入基层发现、挖掘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并给予大力支持;增设90后全日制大学生员工专编岗;实施“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让员工深刻体会到企业重视、爱惜人才的决心,形成“体制顺、机制活、人才聚”的良好局面。
  针对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该公司大力实施大学生“琢玉工程”,为他们“量身定做”成长计划,见习期实施轮岗交流,针对专业特点,将他们分配至适合岗位,在生产一线和复杂环境中练就基本功、学到真本领。采取感知、熟悉、实操、提升渐进式阶段培养,明确各阶段成长任务,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助力大学生员工们尽快成长为“技能大师”“工匠”。
  “在祝师傅的带领下,我逐步熟悉矿井环境,井下每一处都有着新奇的知识在等着我。虽然在校期间也有过实习经历,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师傅的指点让我有了更大的成长和提升。”新入职正在通风防尘科轮岗见习的大学生员工谭亮感悟颇深。是该公司把“以师带徒”作为人才接续培养、传帮带新的重要举措,实施双导师培养机制,邀请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作为他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为其授课、每月定期交流,帮助其快速成长成才。
  他们创新实施“双向挂职锻炼”机制,优秀年轻干部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内部、跨单位或跨部门之间进行横向或纵向岗位轮换,接受不同岗位锻炼,打造一专多能、业务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今年以来,先后有20名年轻干部进行了双向交流,开启了各自技能升级之旅。还将大学生员工纳入智能装备工程师通道,搭建交流平台进行“每日一题”分享,开设“智能大讲堂”,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已分享知识点1600余条,举办20余场大讲堂活动。
  改造工作面撤面支护平台,改进电缆压号机工艺,优化高防挪移工序……28项自主改善和合理化建议,正是这些年轻的智能装备工程师们交上的素质提升“答卷”。 樊红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