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基层车间何以独揽三项国家专利?郑州铁路局洛阳供电段
让国家专利落户生产一线
发明成果转化护航高铁供电安全
土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小车间也能搞出大发明。如今,在郑州铁路局洛阳供电段,这一切不再是天方夜谭。
今年7月8日,洛阳供电段抢修车间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种高速铁路H型钢柱登高作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截至目前,这个车间已拥有三项国家专利,其中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一个不过200余人的铁路一线生产车间,何以独揽三项国家专利呢?
据这三项专利的主要发明人——抢修车间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张灵峰介绍:2010年2月郑西高铁开通前后,许多职工反映,在高铁接触网回流线检修作业中,由于位置较高,利用配发的脚扒攀登支柱作业,总是够不着,无法进行检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灵峰带领加工厂职工动起了心思。他们就地取材,利用段里报废接触网零配件进行装配,经过一次次现场观察,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这种高速铁路H型钢柱专用的登高作业装置研制成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经现场使用后,因其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简单、轻便、实用,受到一线职工的好评,解决了高铁回流线检修的难题。
另两项专利——“高压变、配电设备隔离网栅”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2010年8月获得的。对这种隔离网栅的研发,他们从四年前就开始了。以前变、配电所高压室内设备的隔离网栅都是采用四周角钢、中间钢丝网的结构,在使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易锈蚀、变形、破损,稳定性差,维护工作量大,经常发生接地不良、感应电强等问题,致使高压设备无法正常操作,甚至造成拉弧烧毁设备和人身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困扰供电系统多年的难题,经过反复探索、试验,张灵峰等人设计出新型网栅。网栅采用了整体钢板、数控设备加工、静电喷涂,安装误差在±1mm以内,结构稳定、外形美观、接地性能好、安全可靠,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和值班人员的作业安全,并且防锈性能好,可实现免维护,节约大量维修成本。目前,这种网栅已在陇海、焦柳、侯月线7个变电所应用,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交口赞誉,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元,并获得2009年度河南省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陇海线荥阳变电所值班员陈喜乐自豪地说:“自从装上这种新型隔离网栅,我们到高压室工作就放心多了,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且,不少路内外的单位都专程来我们这里,参观了解这种网栅。”
此外,围绕高铁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他们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设计、制造了高铁接触网坠砣装卸工具、巡视记表箱、洞室门把手等,改造了风力作用下容易松脱的高铁接触网“断”、“合”标,为高铁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一项项发明成果涌现的背后,是洛阳供电段对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一贯支持。近年来,他们不仅多方面支持鼓励,而且着力推进发明成果的应用。让国家专利落户生产一线,实现从科学技术研究、发明成果到生产力的完美转化,助推铁路供电安全发展,成为这个段从上到下的共识。早在四年前,这个段就拿出30万元科研经费,为一线车间班组搞发明创造提供资金支持,并设立了10万元科技进步专项奖励基金,对各种发明、改造、技术革新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使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参与发明的热情高涨,小改小革蔚然成风。同时,他们积极为发明成果申请专利,并通过自己加工、与工具材料生产厂家和供货商联手改进等方式,加快推进从发明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过程。四年来,共有60余人次受到奖励,累计发放奖金8万余元,十几项发明成果在铁路供电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通讯员:洛阳供电段党办 瞿忠正 杨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