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让人才与事业实现双向奔赴

发表于 2024-1-19 16:3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人才与事业实现双向奔赴

“清华毕业生去哪儿了?”近日,清华就业工作会召开,清华大学2023届档案在校本科毕业生3200多人,档案在校研究生毕业生5200多人,本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8.0%。根据清华校友总会“清华人”小程序注册信息,近20年出国留学的校友完成学业后,大部分已归国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中坚力量。

清华大学不但公布了出国比例,还公布了本科生境内深造比例为65.2%。这就说明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还是在国内高校读的研究生。此详细消息一出,让所谓“八成清华毕业生出国”彻底沦为谣言。

网络上一些人别有用心,认为出国即是人才培养的巨大浪费,这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要在专业上取得更多造诣,继续深造不可避免。在对外交流如此密切的今天,选择在国内高校或者国外高校读研,完全是个人根据家庭及成绩作出的选择。毕竟出国留学,绝大多数是自费。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同样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蓬勃产出。相反,一味强调人才闭环培养,反而阻碍最新科技成果的产生与应用,并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人才的回流也是热门话题。科研女神颜宁归国后,被聘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对近20年留学校友就业状况追踪也证实,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归国工作。

人们之所以关注清华毕业生的去向,部分源自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关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优质教育资源都注定是稀缺的,好大学数量有限,高等院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也并非朝夕之功。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投入,设立创新平台,让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充分施展本领,为他们的干事创业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注重区域平衡,引导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鼓励“双一流”高校在中西部地区布局研究院,与当地院校加强合作,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英雄不问出处,尊重人才的前提是信任与爱护,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爱护人才,也须及时正名,澄清谬误,让他们轻装上阵,大展身手。(丁新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