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2 11:29:26
|
查看全部
共建共享文化之美
吕帆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首段先指出文化的重要价值,再按照“高度重视+作出部署+推出举措+推动发展”的句式,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心论点)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理念共识是核心。(分论点1,凡事要打好基础,作者从事物基础角度,提出“理念共识”是文化活起来的核心)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阐述句说明我国的文化地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传承发扬如此丰厚的遗产资源,需要全社会形成“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大格局观,凝聚共识、主动作为。(议论句承上启下)10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具体文物的保护传承,全力当好中华文明薪火传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尤为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并未停留在文件与理念上,在此进程中,一大批文化遗产获得抢救性保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得到世人关注。以申遗为例,泰山申遗成功,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历史,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基础上增加了第三类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不仅创造出一片如公园般秀丽的考古遗址,更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总括性阐述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从宏观到具体的凝聚文化传承共识的做法)
让文化遗产资源“亮起来”,科技赋能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分论点2,实践有各种方法,作者从技术角度提出,文化亮起来的途径在于科技)科技赋能是文化作者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手段的加持,对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阐述句说明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大众媒体纷纷以文化资源入题,通过先进技术带领观众“古今穿越”,《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节目聚焦传统典籍、考古遗址、中华国宝、节日文化等主题,以昂扬的文化自信、贴近大众的传播语态,在广大观众心中唤醒了“文化之根”。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不久前上线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极具代表性,通过现代数字处理技术,重新汇集起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敦煌遗书资源。敦煌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回归华夏大地,又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开放给全世界的敦煌学爱好者。除了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交互场景的新颖应用,也为文化遗产插上了新时代的翅膀:游戏技术和文旅产品结合、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等新工具、新体验,实现了让文物“自己说话”。“云游长城”小程序通过游戏技术打造出一座“数字长城”;7月22日,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新员工——虚拟数智人“艾雯雯”。(通过一系列案例论证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是科学的传承方法)文化遗产保护与元宇宙的结合已引发无限畅想,数字文保“科技+文化”也开启了更多可能性,这或将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让文化遗产资源“传起来”,年轻群体是关键。(分论点3,无论是共识基础,还是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这一主体,作者从传承的角度,提出年轻群体是文化传起来的关键人物)文化遗产要真正建构蓬勃向上的生态,就要与当下生活和年轻群体产生广泛交集。唯有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能焕发新的光彩。(阐述句说明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能是单向地传达信息,而要激发年轻人主动融入、积极分享的意愿。信息碎片化、娱乐快餐化和青年亚文化圈层化的当下,对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面点出当前青年群体生活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在可喜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年轻人群体文化自信与家国认同感的提升,国风创意的视频、青春语态的分享、跨界融合的创意产品频频“破圈”。相关数据显示,在年轻人群体聚集的视频社交平台,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已有超过1320项通过创意视频在“Z世代”中分享传播。(正面举例肯定年轻人传承文化的行动)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新形势,让散布于锦绣大地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让大众得以共享文化之美,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结尾段先阐述文化的重要价值,照应首段,再总结各个分论点,呼应前文,号召传承文化,进而深化主旨,总结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