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公共标识不该花里胡哨
近期,有关“老伯看不懂英文误入女厕被指非礼”话题登上热搜。视频中,六旬老人解释自己是耕地的,看不懂英文和图案,没有中文作为指引,只能依靠农村左男右女的习惯才误闯厕所。老伯背后的无奈引起不少网友共鸣,公共标识越来越难懂。
公共标识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要素,主要作用是指示、提示、警示或规定特定行为,以方便公众识别和遵守。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公共标识背离设计的初衷,进入“标而不识”的怪圈,给公众日常生活“添堵加塞”。以公共厕所标识为例,简单男、女二字便可以区分不同性别,做到一目了然。在过分追求设计感下,“男”“女”汉字被花里胡哨的几何图案、象形文字、简笔画等难以辨别的形象代替,无法发挥标识最基本的指示作用,使人不仅内急还心急。以此类推,景区导览图、指示路牌、进出口提示等标识都部分存在着“华而不实”的问题。
诚然,好的设计会让标识赏心悦目,留下深刻印象。但公共标识应拒绝花里胡哨,回归服务大众本身,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以实用性和可读性为前提,除去多余的装饰,突出公共标识的核心信息,使其更易于便辨别和理解。其次,合理运用字体和图案,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和其他语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选择简洁明快的图案,优先使用我国推荐性标准。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适老化改造也应关注公共标识的细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在“三急”标识旁增加语音引导,使用图形符号时适当使用辅助性的说明文字,利用红外线引导技术动态出现标识等。
公共标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唯有多从群众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才能真正做好服务于人民生活的设计。(程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