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大渭北纯文学杂志编辑部 经典品评
一篇文气饱满的文章要完成好,作者一定要酝酿好良好的写作情境。
良好的写作情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出神,是一种忘我。因为只有出神才能入化,只有忘我才能达到澄空(即排除了一切杂念的干扰),进入羽化的仙境。即像庄子那样,不知庄周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周。
刘勰在谈到构思的状态时说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一段话即生动明确地描述了作家进入创作情境时灵感迸发,思如泉涌、妙语连珠、奇思妙想不断迭出的状态。
进入如此状态,作家才像传说中的 才子那样: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口吐莲花,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等等。
如若进入不到这种状态,作家当和常人一样,仿佛失去了神助,恍若凤凰被人拔去了羽毛一样,没有什么奇采。
因此,作家应当努力酝酿这种写作情境。
要酝酿这样的写作情境,必须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仿佛打井一样,要不断地深挖。
千万不要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结果挖了许多处,都是浅尝辄止,结果看似花了很多功夫,其实什么没有得到。
因此,作家必须目标专一,带有痴情。这种痴情仿佛和谈恋爱一样,要真正爱痴迷的对象,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道回府。凡半途而返的,都是情用之不深,不深则难以进入佳境。
比如,好多文学爱好者为什么感到没什么东西可写了。这倒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的问题,而是自己对什么东西都不爱的缘故。不爱则难以生情,没有情感怎么能进入写作的佳境呢?
因此,凡是佳作层出不穷的好作家,都是痴情之人。他爱一切,爱他从事的工作,爱他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文字等等,具象的,抽象的等等,正是因为源于爱,因此才能进入佳境。才能坐得下,写得出,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将钟情之物活灵活现述之笔下。
当然以上是从营造内心的情境入手锻造。
另外一方面是从外在环境去营造。如果一个作者处于嘈杂的环境,或者是忙于各种事务,那么他的外在环境和内心环境都不利于营造写作的佳境。
因此,要创作,必须内外身心俱静。
比如,为了写好《文化苦旅》一书,余秋雨辞去了院长等职务,安心去祖国各地名胜景点去采风体验生活。
就这样,一个人白天在外调研,获取各种信息及资料,晚上则在宾馆安静地整理写作。于是,一篇篇佳作随着他的足迹喷薄而发,最终成就了了他散文上的独树一帜。
陈忠实为了写好《白鹿原》,专门躲开噪杂的城市,回到安静的乡下蒋村,在这间安静的小屋里开始了他的长篇谋划与创作。于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连环而出。
当然,在以上营造情境的过程中,营造心境是最重要的。倘若一个人内心六根不净,各种欲望(权欲、钱欲、色欲等)不断地在窥探徘徊,那么,即使在幽静的深山老林也写不出什么佳作的。
因此,凡是爱好写作的必须从以上两个方面去着手。这样,才能进入创作的佳境,写出令人读来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