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0

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发表于 2024-1-24 15:3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宁波日报杭州电(记者何峰)“‘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发生精彩蝶变,靠的是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当前,浙江处在发展关键期,仍然要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杭州参加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加强科技与制度协同创新、人才与产业深度交融,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不断提升浙江省科技核心竞争力。

“科研成果如果得不到转化,就是镜中花、水中月。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胡勇说,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将各方力量团结在一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科技人才。”胡勇认为,要破除制约专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制度政策环境,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促进和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他建议,支持科技人员带成果转化落地,对带技术、项目、成果来浙江省实现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启动资金;围绕人才创业项目上下游关键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等,做好补链延链工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走向市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胡勇说,企事业单位要更多地关注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汇聚,以人才赋能企业升级,不拘一格地将更多科研项目、科研资源向一线人才倾斜,鼓励有潜力的一线人才勇挑重担、勇于尝试、揭榜挂帅。

人才评价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胡勇建议,要破除“论文主导”依赖,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不同岗位类型的科技人才评价进行细化分类,鼓励医生上临床、工程师下厂房、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激励各类人才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功立业,在基层实践探索中找办法、解难题、提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