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回复: 0

法国汉学家: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发表于 2024-1-28 08:0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1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决定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中法共同推动文化交流
  文章指出,2024年,中法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展出了巨型冰雕景观“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话剧《司卡班的诡计》和《悲惨世界》将在中国巡演。一些大型艺术展也在名单上,比如法国艺术家安妮特·梅赛日的作品将在上海展出。
  此外,中国还将继续推动将本国学者和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并出版发行,这一努力已经持续数年。这些译著包括中国近现代学者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不断提升译著的质量和数量,为将本国现当代作品呈现给国际社会作出巨大努力。
  尽管随着法国在社会学和哲学领域影响力的下降,相关作品的译著数量已经不如从前,仍有一些领域展现出极大的韧性。诗歌译著的成效是最显著的,诗人勒内·沙尔、伊夫·博纳富瓦、让-皮埃尔·西梅翁、伊冯·勒芒和塞尔日·佩伊的作品在中国大受欢迎。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些杰出的中国翻译家的不懈努力,比如翻译家树才。以“诗人的春天”诗歌节为代表的活动让中法诗歌交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中法文化交流应当再接再厉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法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自满,接下来应当应对新挑战。
  首先,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已经陷入停滞期。我们应当建立新平台,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法语,让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法国展出。
  其次,即便国家文化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个人也应当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中法两国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之间直接、持续的交流对建立长期友谊至关重要。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会对两国公民欣赏彼此文化产生影响。正如中法文化交流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艺术和文学创造力是在合作伙伴相互学习、持续互动中激发和培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