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7|回复: 0

岗位明星所产生的“裂变”效应(修改)

发表于 2007-8-4 10:5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夏老师,您好!
我按照您的指点,重新调整了思路,是否到位,还有待夏老师定夺,多谢斧正。
学生:黄山
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日前对青年职工的安全意识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3.3%的人认为“保持持之以恒的责任心,很难”,为此,他们结合一位岗位明星的成长经历,开展岗位安全责任大反思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岗位明星所产生的“裂变”效应(修改)

新闻调查:来自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
广角镜头一:在该段运用车间学习室里,职工们开展责任胜于能力的大议论,关于“劳模”(2004年度河南省劳动模范)司机刘天章19年如一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这件事,大伙议论纷纷,有的说,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做不到这点的,也有半数以上青年职工说,刘师傅防止事故是“点”幸,因为防止大事故自不必说,大家都能做到,可一些诸如防外伤这样的小事故不容易避免,难,真的很难,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广角镜头二:6月1日,新乡机务段月山运用车间SS40052机车,司机申勇机班牵引货物列车停到太焦线后寨站内再开车时,司机发现机后29位前折角塞门被人关闭,从而防止了一起折角塞门关闭开车的险性事故。这是该机班近段时间防止的第5起行车事故。
广角镜头三:新乡机务段检测中心段内检测班组清一色的年轻人。去年,刚上班的小王师傅因对机车检测程序简化,发生过2起临修。7月25日,该班组职工在顶轮检测时发现韶山4改进型0945机车右5轴箱轴承内、外滚道剥离,防止一起可能发生的切轴事故,这是该班组职工近2个月内发现第14起类似故障,其中小王师傅发现4个故障。
……
笔者感言:保持持之以恒的责任心,真的很难么?
经过调查,持“保持持之以恒的责任心很难”观点的都是刚上班不久的青年职工,笔者通过对反思活动调查,持“保持持之以恒的责任心难”观点的原因有三,第一种原因是班组进新人,新职工进入“角色”慢。是目前作业班组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种原因是班组生产任务重,履行责任产生疲态,成为一种例行公事。第三种原因是某些班组长及职工或多或少存在安全“失态”心理。
针对上述三种原因,他们采取三个对策,分析第一种原因,采取对策是究其根源,营造安全氛围。年轻职工思想活跃,工作起来有创新精神是他们的优势,但同样有一部分人受到“知难而退”思想困扰,害怕挑重担、害怕担责任,这在部分年轻人心理成长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属于正常现象,第三个镜头中刚上班的王师傅就属于这种情况,本来按标准检测程序能够发现故障处所,到了快下班时间,王师傅认为检查30多台车都没发现问题,所以图省事、责任心发生了“位移”,结果造成2台机车发生临修,工长武斌杰不但在王师傅更衣柜前挂了小黄牌,也在自己的更衣柜上挂了小黄牌,以此警示自己和其他成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新职工的一言一行,及时指出青年职工作业细节上的优与劣,并为王师傅的每一点进步鼓掌,王师傅很快成为这个尽责集体中的一员,取得良好工作业绩;分析第二种原因,采取对策是方式方法“刷新”,特色活动引导。这需要班组长创新管理思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该段班组开展一些温心的活动,诸如每天评出一位最具责任心的“班组之星”、每月累积通报一次班组成员责任积分、经常开展与责任密切相关的“特色”(如:作业质量“对对碰”、“安全智力快车问答”、班组安全寄语征集)班会等;分析第三种原因,采取对策是心理引导,找准定位。“失态”就意味着“失位”,失去自己在安全生产中最后一道稳固“防守”位置,该段十分注重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职工做一名合格的企业职工必须遵守一条古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备不骄不燥保安全“常态”心理。不能因为受到小小表扬而“迷失”方向,也不能因为受到领导批评,而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知如何是好,结果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只有把尽职尽责作为班组成员恪守的职业习惯,渗透在每个作业环节中,防止大大小小各类事故才会成为必然。《责任胜于能力》书中有一种观点:“一盎司的责任感胜过一磅的智慧。”这就说明责任对于一个人、一个班组、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责任必做于细,责任必做于勤。做到这一点,防止事故和发现故障配件才会不难,才能相互之间完成一种职业精神的“火炬”传递,一种敬业态度的不断升华。
一花独放不是春,安全之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曾对保持持之以恒的责任心持怀疑态度的青年职工从责任反思中受益匪浅,成为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
作者姓名:黄山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党群办公室
邮编:453000
电话:0373-2124183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中同路305号
审稿人:杨春峰
审稿人职务: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党群办公室主任
审稿人联系电话:0373-21241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