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伍里川《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1月26日   第 01 版)
[/table]
[table=400] 画/孙宝欣
近日,有四川省宜宾市民向封面新闻爆料称,叙州区柏溪街道一道文化墙主题浮雕采用白色字体加黑色祥云图案设计,“有点像灵堂”,希望有关部门能处理。叙州区委宣传部回应称,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系因“审美不一样”。言下之意,他们不仅不打算整改,反而认为这种设计可以作为审美典范教化群众。这种态度令人愕然,也在网上引发舆情。
在我国民间素来将此类“白加黑”设计视为不吉,避之不及,但当地有关部门以“审美”不同进行狡辩。
出现“灵堂风”绝非偶然。近年来,北京、昆明、上海和沈阳等地惊现“清明风”“墓地风”牌匾一条街。这些地方的有关部门倒是闻过则改,可早干吗去了?他们满嘴“审美”,心里却装不下群众的美学。在针对相关议题研判时,民意是缺席的。群众对“灵堂风”“墓地风”有意见,属于事后发言,反映这种意见在建设前和建设中被虚置、被轻视。相关部门并未做足事前调研工作,也未能充分沟通,更谈不上以民为师。审美固然无法统一,但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事先统计出“审美不统一”的最大公约数。遗憾的是,民间观感和官方观感处在两条平行线上,双方无从融合、无从碰撞、无从揭错。
工作粗放、想当然的根本原因是某些掌权者过于看重手中的权力,将“为人民服务”“以百姓心为心”的初心抛至九霄云外,忽略和无视民意,一言不合就开工,花了冤枉钱不心疼。某些部门该反思行使权力的初衷,从根本上监督和纠正此类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