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火夫”
烧锅炉,在一般人眼里,是苦差事,累差事,难差事。
锅炉不好烧。温度低了,老百姓不愿意。煤烧多了,成本高,是大问题。
可是,大庆油田物业管理三公司火炬供热管理处,却把锅炉烧出了学问。在这里,高手比比皆是,技术个个精湛,锅炉乖乖听话,燃煤嗷嗷地烧。烧锅炉,烧出了一套科学管理体系,烧出了一支精英供热团队,烧出了一条节能降耗之路。
从“抡大锹”到点鼠标
物业管理三公司火炬供热管理处主任李新华,面色红润、声如洪钟,谈起烧锅炉的新变化滔滔不绝。
“以前,我们烧锅炉真要靠抡大锹,出体力”,李新华憨厚地一笑:“可是现在点着鼠标就能送煤清灰,控制燃烧,真是天地之差啊。”
在火炬供热管理处的运行指挥中心,李新华观察着DCS平台,和技术人员交流锅炉运行情况,不时发出指令。
这个平台,包括经济运行分析评价系统和电脑自动评分考核系统,鼠标一点,就能跟所有运行数据、工况“对话”,能够对锅炉随时监控,随时调节。送煤、给风、除渣,都在弹指之间。
李新华介绍,在2006年以前,火炬供热管理处一直采用“大流量”运行的方式。冬季供热每天分四个时段烧。但是这种粗放式、简单化的供热运行方式,不但存在系统调节的滞后性,而且容易造成部分用户热能浪费。
他们依靠这套先进的DCS运行系统,运用“细分法”把热量分配到每个小时,精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人用的少了,劳动强度降了,系统运行效率反而提高了,从原来的78%提高到83%。
从“看天烧”到论吉焦
烧煤论吨,买菜论斤,现在火炬供热管理处供热指标不只是讲温度,更精准到“吉焦”。这个热量单位,在干部员工头脑里就像白菜一样实在。
以前是看天烧火,冷了就多填点煤,哪个小区有低温了就提提温度。这样有一个弊端,就像吃“大锅饭”,先来的吃个饱,后来的吃不着。他们实行“自助餐”式的分配方式,谁“吃”多少盛多少,衡量标准以“吉焦”为单位。这样,在同样天气情况下,既省了能耗,又暖了用户。
管理处像省一滴水、一粒米一样省热量。省下来的热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水、电、煤。他们利用锅炉尾部烟道的闲置空间,加装省煤器蛇形管壁,进一步回收排烟余热,提高了锅炉热效率,仅这一项就节约资金约41万元。2009年与2005年相比,系,年减少耗水6.05万吨,减少耗电10.33万千瓦时,减少耗煤4500多吨。
从“二把刀”到功夫高
提起烧锅炉,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不就是烧吗,谁不会啊。”
可是,当你真正接触和面对这些现代化大锅炉的时候,就不会这么想了。
按照厂家的设计,原来锅炉是柴油点火,点一次火要用3吨多的柴油,能耗高,危险大。管理处组织科技人员到其他企业参观学习,在网上查找新技术,反复探索试验,成功运用了大型流化床木炭点火技术,每年节省点火成本近20万元。
今年年初,市内一家供热企业连续5天锅炉点不着火,急得领导直喊,冻得百姓直跳。关键时刻,火炬供热管理处的司炉技能专家孙立民出手,不到两天,问题手到病除。
烧锅炉,烧出了技术,烧出了高手,也烧出了效益,烧出了品牌。几年来,火炬供热管理处先后涌现了以局司炉技能专家孙立民为代表的技术精英11名,2名员工在中石油司炉工大赛上取得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共实施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40余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最近,他们又拿回了一块奖牌:集团公司“十一五”节能节水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