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破“所教非所需、所学非所用”困局
(全媒体记者 程瑞林)“不耽搁上班挣钱,又学习提高了技能,这样的培训实在太接地气了。”1月24日,提起黎平县“将培训课堂搬进生产现场”的做法,参加过木构工匠工种培训的学员无不交口称赞。
近年来,黎平县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聚焦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低、范围窄难题,紧盯粤港澳大湾区用工需求,以实施全省“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抓手,打出了“三式”(即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组合拳,培训精准性、有效性、实效性全面提升。
“订单式”培训。黎平聚焦对实践实操要求高、时间长的木构工匠工种培训,创新“订单式”培训方式,由基地将培训业务与生产订单相结合,把培训课堂搬进生产现场,带领学员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单生产,培训实操与订单生产同步进行,推动学员既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又用学到的技能挣薪酬,调动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打破“所教非所需、所学非所用”的困局,培育一批专业能力强的“黎平工匠”。仅去年,开展木构工匠培训4期151人,带动就业135人,培训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增长2000至4000元/月;基地企业接单木构建设工程项目16个,工程总造价800多万元,带动学员就业135人。
“定岗式”培训。强化培训基地与用工单位的合作,由用工单位“下单”劳动力,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基地根据用工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确定培训目标,针对性地招生、开班、教学,培训结束后“交付”合格学员,以“量体定做”的方式培养用工单位满意的专业化技能化人才。目前,已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以电工、焊工、叉车工等技能工种为主的定岗培训52期1502人,带动就业1426人,培训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增长3000元/月。
“定向式”培训。注重“培训+就业+产业”融合,培训基地结合县内产业布局谋划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巧借东西部协作东风,强化与大湾区企业在网络直播、特色餐饮等行业的交流合作,联合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管理方式,结业后可优先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定向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目前,已开展以家政服务、烹调师等工种为主的定向式培训14期636人,带动就业612人,培训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增长2000元/月;开展网络直播定向式培训12期640人,带动就业607人,培训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增长2000至6000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