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1 15:28:42
|
查看全部
【赏析】
在扰攘纷争的世界上,许多志向高洁之士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大
自然。中国古代朝纲不振之际,贤哲们退隐山林,在大自然怀抱里徜徉留连,寄寓自己的美好情愫。在千百年后的西方,卢梭“返归自然”的口号,又拨动多少诗人文士的心弦,以至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李长之《大自然的礼赞》在大量同类文章中自有它的特色和价值。它随意挥洒而不失法度,在诚恳亲切的娓语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倾注了作家的高尚情思,字字句句沉甸甸的,给你智慧、力量和信心。
“世界不是荒凉的”,起句抑中有扬,领出全文,有突兀不凡的气势。如果说人生好像舞台曾是一个俗滥的比喻,那么本文把大自然比做剧场就别具一番新意。舞台上的表演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一直要到曲阑人散。试想,人人粉墨登场,一辈子假戏真做,够多么无聊。说人生有如舞台,不外是这类意蕴。而本文作者站得更高,视界更开阔,态度也更超脱,他跳出人事范围,神游天地之间。他深切地体味到,在不断更迭、喧闹不已的舞台表演外,还有一个堂皇伟大、崇高神秘的剧场是悠久的。即使观众愚妄,戏曲鄙陋,角色平凡,这剧场依然庄严巍峨——它就是大自然。它使得世界不再荒凉,一切失望和寂寞变得可以容忍下去。大自然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永远鼓起希望的风帆。
作者又把大自然比做人类的母亲。不言而喻,天才就是大自然的骄子。文章指出,天才的可贵在于充分发挥自然禀赋的本性和能力,出色地完成自己,实现其独立的价值。天才经历的种种磨炼和考验,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这是大自然母亲对于骄子的“偏爱”。天才对于大自然的理解也是超群的,在他眼里大自然不是一团乱麻,而是呈现出有规则的、和谐的面貌。一句话,道法自然。成才之“道”是发挥自然能力,在奋斗拚搏中成长,其终极目的是探索大自然奥秘,掌握大自然规律。在作者这番议论中,对于“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观点的内涵,作出了现代化的阐释。
本文的第三个比喻为,大自然是艺术家。这是对大自然的高度人格化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泛神主义的态度。在作者看来,大自然处处跃动着生命的精灵,她任情率真,而且喜欢表现自己。她具有感官的色相的美,用丰富而纯净的色调来点缀一切。她天天在创造音乐和绘画,给世界以和谐的韵律和瑰丽的景象。这些不都表明大自然是艺术家么?写到这里,作者精辟地指出,“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大自然的美是第一性的,艺术是第二性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艺术观。
本篇段落分明,行文活泼跳动,形象化的议论有助于题旨的表达,并使之具有可读性。由于文章意蕴深邃,有不少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因而语言也多含蓄而峭拔,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