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报春黄莺
我眼中的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三矿宣传干事崔英春
韩士军
她在飞翔。从十年前我认识她的时候开始,我就看到她一直在快乐地飞翔。
有人叫她小崔,有人叫她英春,我更喜欢管她叫“黄莺”。因为我觉得,她就像油田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黄莺,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因为新闻宣传工作,我和崔英春成了同行,结下了友谊。因为一种精神与执著,使我更加关注她。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三矿,每一个工人都认识她;在大庆油田萨北油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在油田新闻宣传系统,许多人敬佩她;而我,也是她的“粉丝”。
这都不是因为别的,是她一直在写。把19年的青春写在新闻宣传岗位上,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写到一张张报纸上,把对油田的爱与忠诚写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她从一个小黄毛丫头到一个成熟女性,从用油笔在稿纸上写新闻,坐交通车往报社送,到用邮件给编辑发新闻,夜晚在报社的QQ群里研讨稿件。其间的苦辣酸甜,都随着岁月过去。留下的,只有那一个个奖状,一篇篇报道,一行行文字。和油田新闻宣传同行们,单位领导同事们,家里亲人朋友们对她的印象。
崔英春愿意跟我聊天,在QQ上我们聊上了就不愿意下来。唠叨工作,唠叨生活,唠叨新闻,唠叨孩子。不知不觉间,她把她的“家底”都抖落出来了。
20年前,她带着一身的青春气息走出校门,来到了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三矿的一个小队。“能写点啥不?”领导问。“我试试”,就这三个字,让她走上了意想不到的新闻宣传路。
19年,她在油田内外20多家媒体发稿近千篇,其中《中国石油报》180多篇、《大庆油田报》近600篇、其他报刊200多篇。《中国石油报》优秀通讯员、《黑龙江工人报》优秀通讯员、《大庆油田报》特约记者、《大庆日报》特约记者、全总工会《职工书屋》杂志特约撰稿人……,一写起新闻,她就成了“疯丫头”。
崔英春很孩子气,有时聊着聊着,就会激动,就会有泪花。她说,从毕业起就扎根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三矿,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从心里热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工作的人。这些年,她走遍全矿每一个井站、班队,一大半的干部员工,都进过她的镜头,上过她的文章。她发现,他们虽然平凡,但身上却有很多金子一样的东西,只要用心挖掘,就写不尽,说不完。
新闻宣传行业很苦,但是还得有人坚守。
她常为想不出一个好标题而吃不好、睡不着,为精心写出的稿子石沉大海而心急火燎,日常工作很忙,还要像挤牙膏一样挤时间,盯屏幕盯得眼前直发花……说不苦,那是假话,但她由衷地感到这份苦吃的值!因为,正是这种苦,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能力,充实了人生。每当一篇文章历尽艰辛,终于脱稿,见报后产生良好反响,她的喜悦都不亚于拿了金牌的冠军,任何痛苦和委屈都会烟消云散,浑身上下又重新充满力量。
去年8月,大庆油田“好工人”朴凤元带领支部人员来三矿五队向王艳学习交流,为了把握好这一宝贵题材,她苦思冥想,从采写角度到行文手法,字斟句酌,仔细推敲,足足闷了5个晚上,反复修改10多遍,赶写出《好工人对话好支书》,在《大庆油田报》一版被作为“创先争优”专栏的开篇稿件发出。
今年,她被三厂党委评为“宣传报道特殊贡献者”,奖金5000元钱,还发了言。从发言席上走下来,她的眼泪呀,哗哗地流。“我那么感动,我那么激动,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当她后来跟我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像个小孩子一样。
有人说她:“小崔,你真行,这么执著地写。”
也有人问她:“小崔,这么多年了,还写哪!”
小崔总是用笑声来回答。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能写,为什么还要写下去?
她说,她感觉已经不是在写报道,不是在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在为油田的画卷上增添色彩。那一笔一字都饱蘸了心血与浓情。
因为,她爱油田!
这些年,她养成了读报、剪报、攒报的习惯。办公室里常年堆着成摞的报纸和优秀新闻作品集,她对它们视若珍宝,再忙也要抽空翻翻。看到别人登了好文章,她就冲动。看到自己上的新闻,她就感觉温暖和踏实。
她说,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一路走来,从21岁写到了40岁,她不仅没有写够,反而着了魔、上了瘾——“不写,写不好,就觉得有罪”。这份对宣传工作的感情早已融入血液,难以割舍,不能放弃。
她最喜欢裴多菲的那句诗——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她还在飞翔,充满着激情和快乐,唧唧喳喳报告着油田春天的消息。
其实,我想对她说。报春的黄莺,你也飞在油田发展的春天里!
作者: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三公司企业文化部 韩士军 13936724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