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8|回复: 2

诗歌,才是每个人的天赋 ​ | 新诗写作课

发表于 2024-2-7 09:00: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意写作指南

梅 初.jpg
图片 张修东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们出生、成长、恋爱、结婚、老去……或许阻挡不了时间的消逝,但却可以拿起笔写诗,化刹那为永恒。

生命中美好的初见也好,一时欢喜一时哀愁也罢,都是真实、赤诚的自己。

诗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生活的此时此刻。

01
人人都能成为诗人

外卖骑手王计兵,三个孩子的父亲,无比艰辛地奔忙了大半生。人到中年,生活依然困窘。

54岁那年,他奔跑的行程累计达15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快四圈。在一次很不愉快的送餐经历后,他满心委屈地写下了《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8个月后这首诗被一位诗友发到了微博上,意外地获得了2000多万的关注和10万多点赞。“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这句诗不知戳中了多少为生活辗转奔忙的人。

“当你特别苦闷的时候,心里突然有很多话要说,总想写一写”。连中学都没读完的王计兵,这些年一直是位隐秘的诗歌写作者,至今累计写下了5000多首诗。

“诗是支撑我的人,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唯一能给我内心深处带来快乐的。”

诗集出版时,他在序言中写道:文学拯救了我。

无独有偶。

前半生经历过结婚、家暴、丧夫、创业失败、再婚的王柳云阿姨,54岁开始学习画画和写作,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白天她是写字楼里不起眼的清洁工,晚上在租来的6平米小屋,摆好画架沉浸于绘画,王柳云在日记中写道:

我做凡实的工作,养活自己,也养活艺术的梦。

于月下迎着南风,我忽然想,拥抱陌生人

我弱不禁风过着日子……仍然执守地爱着你。



她用画家的眼睛观察,用诗人的灵魂表达。

不论是王计兵,还是王柳云,他们经历过的痛苦、喜悦、心酸、委屈……在写下诗句的那一刻被唤醒、被看见。

诗歌越来越成为打工人利用碎片时间,抒发苦闷与挫败感,重新认识生活的首选。

正如诗人于坚所言,“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

第三代诗歌代表性诗人于坚,曾经在青少年时代当过十年工人,当年也通过写诗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只有学诗,才能超越生命的庸常,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于坚少年时轻微口吃,普通话也不标准,“我的声音经常受到排斥、嘲笑”,这也成为他最初写诗的动力。“我要一意孤行,守护我的另类声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于坚在工厂开始写诗,当他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时,他的诗已通过手抄本传入大学。诗名逐渐被许多人知晓。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

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

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内容流行,被称为“诗歌复兴”。

据报道,超60万人在快手写诗,近百万创作者在小红书发布了超200万篇诗歌笔记,每周有2500万+用户浏览诗歌相关内容;过去一年,抖音上与唐诗相关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58亿,李白在一年之内被点赞了1.6亿次……

南周书院敏锐地意识到诗歌对于我们当下的意义与价值,恰逢其时地请来了7位当代著名诗人,历经半年反复打磨推出了《南方周末诗歌写作课》,希望能帮助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提升诗歌审美,精进写作技艺,在焦虑时代里找寻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02
诗歌写作真的能教吗?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一路汪洋恣肆壮大下来,早已构成中国人情感的底色。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海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顾城)

……

这些诗句,仅仅一瞥,我们的情绪就在不经意间被戳中。

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歌的美往往存在于扑朔迷离的情境中,即便无法全然读懂每一个字,并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诗歌历来也被视为文学的金字塔尖,是语言和想象力的艺术。

曾经有种说法,诗人是天生的,教不出来。

诗人黄梵不以为然。他本人从理工科成功转型为诗人、小说家,摸索了多年诗歌写作的技法,2011年又开始在大学教创意写作课,培养出了炎石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诗人。

2014年,他应邀赴台湾,开办新诗写作课。班上有个中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写新诗,但结业两年左右,就获得台湾某诗歌奖,也被台湾诗坛推为80后新秀,联合文学也出版了她的诗集。

2019年黄梵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为期4天的线下诗歌班,没想到,课程改变了不少学员,结束不到半年,一批零基础的人竟写到了专业水平。

黄梵老师在内地也开设过周末线下班,不到三个月的训练后,就让从未写过新诗的学员在专业文学期刊发表诗作。

黄梵老师究竟用了怎样的神奇教学法呢?

“我的诗歌课与其他不同在于,我模拟了一位新人学诗的全过程展开教学。”

比如教意象,他会把所有对主观意象的运用归纳成四种“错搭”模式。错搭的本质就是,将两个常人熟悉的旧事物A和B,通过硬性搭配,创造出一个新事物,这样就产生了诗意——熟悉中的陌生。

举个例子,如果A是弯月,B是银色的蛇,都是大家熟悉的旧事物,因为A与B不太搭界,常人就不会把两者搭配在一起。

可是当诗人把“弯月”与不搭界的“银色的蛇”,硬性搭配在一起,就会说:弯月是银色的蛇。

这样的错搭因为是常人不熟悉的搭配,就会产生弯月与蛇混合的新事物,给人强烈的陌生感,让人觉得诗意盎然。

意象是诗意产生的关键所在。黄梵老师这些年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让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学习者建立了写诗的自信,当有学员打退堂鼓时,他甚至会出示自己初学诗时的习作,让他们生出坚持下去的信心。

诗人不是天生的,也不单单依靠灵感眷顾。一个真正的诗人,须经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反复的练习和有效的修改,方能在不断精进中成长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09:01:28 | 查看全部
《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7 09:12:34 | 查看全部
嗯嗯,好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