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篆刻家甘海民:“甲辰大吉”迎龙年

发表于 2024-2-11 10:39: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
篆刻家甘海民:(引题)
“甲辰大吉”迎龙年(主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 谢飞燕 主任记者 李浩摄影
“这是我为庆贺龙年春节到来创作的几方篆刻作品,有龙字印、龙形印、‘甲辰大吉’和‘沈水之阳,我心向往’。”2月5日,记者一走进著名篆刻家甘海民家里,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笑着展示了他刚完成的作品。
方寸之间 捉刀运腕展大千世界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祥瑞。
甘海民介绍说,“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汉隶“龙”字,是在秦篆的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至此繁体的“龙”字正式形成。如何让自己创作的印章感到满意,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他认为,创作是一种机遇,要表现艺术的价值,也要展示印章的古意。因此,他在创作“甲辰大吉”时,采用了汉印特点,线条粗壮,灵动感强,追求一种古朴气象。他所刻的“甲辰大吉”,尽情表现了中国印章以满为美的意境,他创作的龙字印、龙形印是一对呈现一阴、一阳艺术效果的龙印,采用金文与甲骨文最突出的元素,从而得到了印面高古与和谐的视觉效果,线条曲直和红白对比关系形成了冲击力与刀笔互见的艺术效果,也令“龙”字张力十足。

中国印章一般为四个字,而甘海民创作的“沈阳之阳 我心向往”这方印,采用了八个字,其中繁体字“沈”的笔画最多,这样,如何在方寸之间布局,显得难度很大。甘海民在汉印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经过巧妙设计,让这方印显得格外古朴,用艺术语言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审美享受。
甘海民说,他在设计这几方印时,沉心构思了几天时间,创作方案修改了十几遍,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了,才捉刀运腕,刀起刀落,一气呵成。
篆刻天地 笔意刀味风骨尽显
甘海民年轻时就喜欢绘画,他17岁那年,当人们普遍对篆刻的认知仅停留在公章上时,有素描和国画基础的甘海民就拿起了刻刀,小试初尝,他的几方庆祝建党主题的篆刻作品被刊登在《沈阳日报》上,他受到极大鼓励,买了几本篆刻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开始自学篆刻。天赋加努力,一年后,他捧回了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首届“神龙”大奖赛篆刻金牌。从他23岁入选“首届国际书法展览”并进入《国际书法展览作品精选集》后,痴迷篆刻的初心就始终让甘海民处于不断地追求之中,至今不懈。
通过不断地掌握先贤的理论和实践,甘海民深深感悟,要成为一名好的篆刻家,绘画技艺、掌握书法、深研古诗、古文字基础缺一不可。甘海民认为,能将绘画、书法、篆刻都很好地集于一身,最难的就是要有综合的能力、眼力、审美力,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要求。




甘海民篆刻作品
1962年生于沈阳的甘海民,现为辽宁传媒学院书法专业带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他的篆刻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获大奖的次数却不少。有名家评价:放眼全国,甘海民篆刻的汉印可谓出类拔萃。他先后获“西泠印社”首届篆刻评展优胜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大奖、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银奖等,是2017年东北地区唯一一位获得“兰亭奖”的篆刻家。其作品多次入选国际书法展、国际临书大展、当代篆刻邀请展、国际首届青年书法展、首届国际篆刻邀请展等全国性重大展览。他的篆刻作品“山水方滋”“神驰左右”“瓜田李下”“真如自在”四方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看甘海民创作真是一种艺术享受,只见他手中的刻刀随心所欲地在印石上运行,不大一会儿工夫,篆刻作品便会完成。甘海民认为,一方印就像一篇文章,要有文脉,在主次、虚实、显隐、承应、巧拙、风骨等方面都要有讲究。他在创作过程中讲究刀威不露,疏密相倚,虚实相生,笔意刀味,妙和无间,达到锐而不形于表面。
甘海民说,艺术没有止境,应在厚积中展现个人顿悟、理解的巧思和敢于尝试的新意。在他的眼中,每一方印章都是一片艺术天地,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此,他创作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他感悟到,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当艺术家处于天时地利人和,心情愉悦的状态中,就会有创作的冲动,好的作品就会产生。正是有了龙年到来这个大好时机,甘海民创作出了令他感到满意的几方极具喜气的印章。
近些天,辽沈多个部门邀请甘海民去参加迎春送福活动,虽然身体有些劳累,但他已连续参加了三场活动,并当场为群众书写了近百副春联,受到广泛好评。
采访最后,甘海民发自内心地说:“在新春到来之际,我真心祝沈阳的朋友们幸福、吉祥、安康!也特别欢迎各地的朋友们到沈阳看一看,感受沈阳人民的真挚和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