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1日早上7时,洋洋洒洒的雪花在微亮的天光里,扑散在坐落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的郑州北车站编组场上,随着一声声车辆溜放摩擦声,车站的下编场里出现了一条条整装待发的“雪龙”。
“咯吱咯吱……”随着一阵踏雪声,驼峰值班员陈林搓着手来到了下编场北边的下行驼峰作业楼下,他大步走进作业楼,开始做好班前各项准备。随后,他有条不紊地了解股道占用情况、查看禁溜线停留车情况。
“19机车,5道上峰信号好,黄闪;峰上伙计,今天天气不好,大家注意脚下,咱们节奏慢点儿,保证安安全全完成每趟活儿。”虽然风雪漫天,但身穿亮黄色调车服的作业人员如同一盏盏散发橘色暖光的明灯散落于编组场的各处,按部就班地指引着车辆前行。
而陈林也进入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他“一心多用”:一边联系着调车长推进解体作业,一边盯控着禁溜线上正在进行的取送车作业。

春运开始以来,随着节日物资、煤电等货物需求增大,郑州北车站车流量激增,陈林所在的郑州北车站下行驼峰担负着全站60%的作业量,作业效率直接影响到大枢纽的畅通、高效。陈林的工作就如同“货车超市”里的“货车分类员”,他需要根据站调下达的命令,合理安排调车作业计划,统筹协调作业进路,使列车高效解体、安全编组。更难的是,他要时刻保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状态,在组织车辆解体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与四五个不同岗位进行联系,接打近百通电话,平均每10分钟就要解体一列车,一个班下来,连口水都喝不上。
到了17时,风雪又起,陈林再次打起十二分精神,坐在作业楼里的控制台前时不时望向飘着雪的驼峰,不断查看监控屏幕、核对作业计划,并通过对讲机大声复诵着作业计划和要求,观察着现场作业情况及车辆走行状态,小心地控制着连锁设备。
20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编组场中灯火通明,一辆辆货车快速从驼峰溜向编组场。陈林完成最后一项解体计划,拿起水杯一饮而尽。随后,与下个班的驼峰值班员交接好机车车辆、股道应用情况等事项。
陈林来到更衣室,脱下身上的值班员制服,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换上自己的便服,而是穿上了曾经的调车服和防护服。原来是中午时,他向班组长主动请缨,和班组内的几个老党员要求晚上留下除雪打冰,确保线路设备正常。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王静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