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长李诚: 创建先进文化是“工人先锋号”班组的助推剂 刘波 抚顺石化石油一厂东蒸馏车间工艺五班,连续两年被抚顺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班组。7月19日,笔者采访了班长李诚,他激动地说:“这几天,班组的8名员工认真学习了胡锦涛书记在‘七、一’的讲话,班组先进文化已入脑、入心,只有班组的先进文化才能引领出高素质的团队,我班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培训氛围,我们的理念是‘文化到班组、班组创文化’。我班是先进文化的受益者,它是我班连续两年荣获了‘工人先锋号’班组的助推剂,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明年勇夺全国工人先锋号。” 班长李诚接着说:“是‘三变’打造班组培训文化, 营造‘人企合一’的班组文化环境。”
首先,观念之变,把负担变为自我追求 “过去,工艺五班不少员工把学习培训当负担,觉得参加培训就意味自已技不如人。一到培训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找借口推辞。但是,面对新装置上的许多新要求,我们的员工心里底气开始不足。”班长李诚说。 几年前,抚顺石油一厂东蒸馏装置实施了较大的改造,加工能力由原来的年加工200万吨提高到350万吨,自动化程度提高,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为安全操作好改造后的这套现代化装置,车间将员工培训纳入班组经济责任考核范畴,提出“创建学习型队伍、培养知识型员工”的举措。工艺五班上下受到很大震动。他们迅速制定出班组员工培训总体规划,根据每个员工从事的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了短、中、长期培训目标,通过学习,员工们切实感受到“培训与不培训不一样,培训考核优劣不一样”。如今,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已经成为班组员工的自我追求。
其次,载体之变,形式创新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 在计算机前,班组员工王汝明正在认真地进行操作,这不是实际生产时的情景,是员工在进行仿真培训,班长李诚和其他几位员工在旁做裁判。 班长李诚走到电脑前说:“过去,车间员工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到外面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在课堂上‘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经常是‘台上老师讲得天花欲坠,台下员工听得昏昏欲睡’,培训效果不佳。为改变现状,五班在培训中开始尝试各种适合员工接受的形式,如,采取学徒式培训、开展员工绝招绝技展示活动、举办技术比武擂台赛等,让员工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我们在班内还先后开展‘一日一练、一周一技、一月一考’,互学互助结‘对子’等灵活多样的班组互动学习,充分利用在岗时间,多学、多看、多问,并建立岗位培训班组日记,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对提升班组岗位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方式之变,根据实际需要“人人都可以是讲师” 班长李诚走到装置内减压泵房东侧水井旁:“一次,班组员工刘玉珠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减压泵房东侧水井里流的是什么水,走向如何?’虽然该井属供水系统管理,但井在装置区域内,对这样的问题,班组一致认为应当掌握了解。后来,经过到供水系统单位学习,并邀请供水系统人员实地讲解,班组成员全面掌握了地下工业用水分布走向。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使我意识到,对其它地下管线走向与介质的掌握还存在欠缺。对此,班里立即组织大家集中对地下管线以及所流介质和走向等问题,进行系统学习,以便日后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和处理。”
通过花样繁多的培训学习方式,李诚的班组8名员工对整个生产装置各个部位及细节了如指掌,每名员工在处理问题时都可独挡一面,是班组的先进性文化成就了这个“工人先锋号”班组,他们还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召开班组技术交流会,大家登台当讲师,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巡检小窍门,讲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对于机泵运行管理,工艺五班通过实践,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听、看、摸、闻”的判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