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9|回复: 5

[跟帖1046期]做班组朴素人才观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发表于 2011-7-20 21:36: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做班组朴素人才观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高矿
     “当我从市总钱丹婴主席手中接过5000元奖金时,我觉得我是电修班‘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班组朴素人才观的受益者,我更愿意发挥传帮带作用,做这个科学人才观的传播者。”7月19日,安徽淮北石台矿业保运一区职工谢彪面对镜头,结合自身经历,对电修班班组文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谢彪因为工作出色,今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日,安徽淮北市总工会主席钱丹婴把全总奖励的5000元奖金交到谢彪手中。
      电修班肩负主、副井提升系统,35KV变电所等关键车间,重要部位设备运行维护,对职工技术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围绕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这条主线,成为这个班打造班组文化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班组人才文化理念也得以在电修班每名职工脑海中扎根。
     “我觉得我们的班组文化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班组内外对朴素人才观的普遍认同。近两年,我们公司先后出现两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得益于大众化、科学化的班组文化的有力推动,我们班组几十年积淀形成的“不惟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看实力”班组人才培养使用氛围,造就了我们班独具特色的班组人才观。 1991年我参加工作时,对各类技术活一知半解,老班长任启金鼓励我:“小谢,在咱们班大家都一样,遇到困难人人都是学生,有拿手绝活人人都是老师,埋头苦干,十年磨一剑,你一定会成长为行家里手。”我把老班长的话默默记在心里,当我走上班长的岗位,回想数十年在技术上攀登的酸甜苦辣,我觉得班组文化魅力的强劲和持久伴随我一路走来,是推动我成长成才的源泉动力。其次是技能人才发现培养的传承性。参加工作20年间,我在电修班前后经历了5任班长。每一任班长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一手鲜,吃遍天”的技术本领,成为能工巧匠。从电修班走出的机修队长黎兆斌先后两次获得淮北矿业“劳动模范”称号,也是我们公司唯一一位获得淮北矿业“首席技师”的技术大拿。每任班组长和班组的技术明星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绝活和班组职工分享,相互学习提高,为巩固电修班技能人才梯队贡献着力量,我是这种班组文化的直接受益者,我更愿意把这种朴素的班组文化传承下去,立足班组、面向公司,依托弱电兴趣小组,培养更多优秀技能青工,做电修班班组文化的传播者。再次是脚踏实地,接“地气”。电修班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原则是重能力、看成绩、重品行、看业绩,进入电修班的每位成员都要从零学起。每年公司分配来的电气相关专业大中专毕业生,都会被分配到电修班“淬炼”,在电修班班组文化的熏陶下,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们,从下车间,搬运、维修,到结合理论绘图、设计、管理,层层过关,和普通职工一起反复锤炼,成为精钢。受电修班班组文化洗礼过的毕业生中先后走出了多名处级、科级管理干部,为新区和淮北矿业输送过多名管技人员。”谢彪谈论着电修班班组文化的特点,也道出了电修班班组文化的核心。
      2010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谢实勇告诉笔者:“经过在电修班的摔打磨练,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现在已经能够独自对提升系统主操控台进行一般的故障判断和维修。”
      笔者感悟: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班组朴素人才观,促进班组文化服务所有班组职工,班组职工积极参与到其中,身体力行,推动班组文化薪火相传, 就能形成大众化、科学化的先进班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1:38:53 | 查看全部
下午还在采访,时间仓促,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5:41:2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2 22:11:15 | 查看全部
采访到位,及时,写的充实,祝贺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2 22:12: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4 11:34:5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