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回复: 0

为故乡留下珍贵的记忆档案

发表于 2024-2-15 08:51: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张德明(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
  作家杨献平这些年一直工作在成都,但他的文学世界长期与南太行故乡保持着无限深情的亲密联系,这又使他成为太行山作家群里的一个外地游子。尽管这样的地理身份在很多作家身上都有着相似的情形,但从作品的数量、质量与写作周期而言,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杨献平“南太行文学地理”之书《故乡慢慢明亮》(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有近20万字的篇幅,心怀执念,笔走故土。作家以寻亲和守望的姿态,继续着他对山乡村史、个人旧迹、风俗世情、文化生态的书写,构筑其乡愁情结的精神坐标,为物质的南太行和精神的南太行留下珍贵的记忆档案。作品包含人间故事和烟火大地,专注于自然和人文地理,倾心于自我的内心呈现与冥想。杨献平散文以实录的形式,勾勒出一幅南太行乡村全景图。它视野开阔、丰富多彩、细致深入、形象生动,呈现跨时空的显著特色,以及心灵的脉动与精神的走向。他说:“尽管我走了很远,身体在他处停留,内心精神和骨血仍还在原地。”杨献平从南太行的河北沙河一个小山村走出来,岁月的流逝难以淡化作家对故土的思念。
  本书文字朴实简约,不事雕琢,书写了静静流淌的南太行精神,显示了一种庄重、执着的为文态度。在以往的写作中,杨献平曾经对故乡经验反复抚摸、把玩,《故乡慢慢明亮》把他的乡村生活体验再次提取出来。对故乡的描写,是作家的内心要求,也是他写作的情感原点。南太行的一切与作家内心的时空维度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与故事都随之一同成长,读者在那些倾情动人的描摹中,感受一个个生活事件背后的幽微之处。作家以谦卑的姿态潜入故乡深处,用细密的笔触镌刻现代生活中诸多易于忽视、轻视、漠视的生活经验,虔诚探寻大地的秘密。那些原汁原味的早年场景,经由作家独具慧眼的观察与叙述,就有了别开生面的价值,平凡生活彰显出纯朴、闪光的哲理意趣。
  《故乡慢慢明亮》在保持散文文化性的同时,又突出体现散文的时代感。与某些散文不平淡、不平静、不雅致、不温暖而又虚张声势相比,杨献平的散文有一种难得的柔软谦和、美丽粲然在生长。作家把平淡琐碎似无波澜的乡村生活写得典雅动人、古色古香。
  在杨献平的散文写作中,虽然“南太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这个“地方性”经验也承载着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家园意识、价值观念、民情风俗、景观风物、人生记忆、思乡恋家等个体情结,但显然这种“地方性”已经远远超越地理标定的简单所指。他通过记录自己的体认与回忆,游目骋怀,尽情言说,以现代审美品质赋予乡土新的气象。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14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