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6|回复: 0

[老人故事] 我们的父亲(3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发表于 2011-7-20 23:51: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的父亲(3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周海滨
   
33.成了敌人军舰炮轰的目标
    蒋建国出生之时,正值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之后,蒋光鼐和他的许多朋友都从福建逃出,云集香港。
    蒋建国的出生不仅让47岁的蒋光鼐老来得子,也给这群忧伤的革命者带来了欢喜。“父亲趁着给我做满月的机会,在香港大同酒家把二楼包下来大摆宴席,通过这个活动联络旧部,给大家鼓劲。”
    席间,蒋光鼐把儿子从襁褓中抱了出来,赤条条地让众人过目,引起欢呼和热烈的掌声。蒋建国说:“父亲重重地在我的屁股上亲了一口,对我寄托了无限的希望。这件事是母亲告诉我的。”
    蒋建国至今仍能想起小时候在香港的些许记忆。“我模糊地记得常躺在床上,房间黑漆漆的,门窗紧闭,连木百叶窗都关得严严的,怕我伤风感冒,还老要我喝很苦很苦的中药,结果我还是经常伤风感冒,还落下个遇上阴天下雨两腿就酸痛的毛病!”
    在童年的记忆里,蒋建国很少看见父亲回家,“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蒋光鼐再次北上抗日。然而,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攻势下,香港也不再是避风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向香港、檀香山、南洋群岛一带进攻。“在此之前我们家曾经作过两次疏散,一次去澳门,一次去广州湾(即现在的湛江),都有惊无险又回到香港了。”
    蒋光鼐一家住在九龙金巴伦道,“我还未满7岁。香港倒是经常搞防空演习,晚上在阳台上看那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组织成各种图案,还觉得蛮好看的。”
    接下来,让小建国看到的却是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一个白天,日本大批轰炸机在香港上空排列着整齐的队形,三架一组、九架一队,密密麻麻的一大片。一群孩子听到马达的轰鸣以为是防空演习,都跑到花园的草坪上去看飞机。飞机上丢下的炸弹让这群好奇的孩子如梦方醒、慌忙躲避。
    此时,蒋光鼐在广东曲江(今韶关市)担任第7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我的母亲刚带着3岁的弟弟庆渝去曲江照顾父亲的生活”。
    “留在香港家里的全是妇女和儿童。年龄最大的是大嫂陈艳珍,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时年龄最小的定蜀妹还未满周岁。”蒋建国说:“好在第一次空袭没有炸弹落在我们家,但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占领香港的信号。”
    蒋光鼐的留港家人心里非常清楚,作为抗日将领的后代,如果日军占领香港,待在家里就会非常危险。“所以,第一反应就是马上转移,躲到父亲的朋友家里,免得落入敌人手中”。
    几经转折来到了藏身地。蒋建国至今记得,那是一座形状像军舰的楼房,有五六层高,房子很多,但仍挤满了人。这座位于山顶上的房子是蒋光鼐的好友邓瑞人的私宅。“他(邓瑞人)是香港银行家、19路军的人,‘淞沪抗战’的时候也立过功。他家盖的是一个很漂亮的楼,餐厅都是大落地窗。仓库里存了不少罐头啊,和其他吃的东西”。
    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这所房子连同邻近的两所房子一起,成了敌人军舰炮轰的目标。“日本飞机怀疑这是建在制高点上的军事指挥部。事后,据对岸友人提供的数字,敌人一共向这三所房子打了108发炮弹。”
    蒋建国对这惊险一幕记忆犹新:我们先是躲在楼下的汽车房里,一发炮弹命中了车房,我是被大人们用棉被盖住才幸免于难的,万幸的是全家没有人遇难。
    然而,建国12岁的定苏姐脊背上被炮弹的碎片打了一个洞,流血不止。“我们转移到餐厅,让定苏姐趴伏在餐桌上,再盖上两条棉被,我们则藏在餐桌下面。”
    藏在餐桌下的蒋建国周围一片漆黑,只听到炮弹的爆炸声、落地玻璃门窗的碎裂声、受伤者的呻吟声和“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求救声。
    从餐桌下逃出的建国看到上四楼的楼梯已经被炸断了,楼房正在着火,到处烟雾弥漫,使人透不过气来。楼顶上响起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哭泣声和喊救命声。【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