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车轮上的“野战班”(图6幅)
——记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XN302成像测井队
◎田宏远 邵晓玲 陈增宝
“弟兄们,今天是跨年夜,我们要以满分的成绩,拿下这口‘1字号’井,向新年献礼!”2023年12月31日深夜,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群山环抱中的荣1井灯火通明,承担该井测井作业的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XN302测井队正在紧张施工。队长邓军民拿着对讲机,给队员们鼓劲加油。虽是数九寒天,邓军民的额头却挂着汗珠。 一台车,一套装备,11名队员,风里雨里,严冬酷暑,车轮滚滚,他们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在巴山蜀水、雪域高原的石油工程钻探现场,XN302队以敢拼、敢闯、敢啃“硬骨头”,专攻“1字号”井著称,被誉为车轮上的“野战班”。连续五届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金牌队”,多次获得石油工程公司安全环保优胜作业队、先进集体、提速提效先进基层队等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经纬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 合力为“1字号”井做“B超”
“1字号”井一般指在一个新的勘探区块实施的第一口预探井,对于该区块实现油气勘探突破、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未知因素,是一个地质难题多、安全风险大、充满挑战性的工程。要求揭榜上阵“吃螃蟹”的测井队,不仅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而且要有绝对硬核的技术和团队实力。XN302队以敢测能测“1字号”井而闻名。
荣1井是西南油气分公司部署在四川盆地川西南平缓构造带铁山威远构造带柳嘉场向斜的一口“1字号”预探井,也是XN302队2023年施工的第78口井。该井以二叠系茅口组为主要目的层,存在地层易垮塌、井眼不规则、井壁不稳定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队员们都捏着一把汗。
测井是将仪器放入钻孔内,对地下几千米处的油气层进行探测,确定地层的性质、地层是否含有油气、含油气量多少、油层厚度以及评估油气可采量等,这个过程相当于给大地做“B超”。
“大家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队长邓军民仔细地叮嘱着每一个队员。
“放心吧,队长。”井口操作工吴镇宇、徐柏林,各自穿戴好安全带,又相互检查了一番,向邓军民保证道。只见他俩扶着扶梯,登上井口操作平台,互相配合,连接井口视频、安装天地滑轮、井口张力计。两个人训练有素,很快把电缆马龙头穿过天地滑轮,快速完成仪器组装。
操作工程师杨善江紧接着开启地面系统,绞车工张强操纵绞车,开始吊装仪器入井……
邓军民回到中仓操作室内,紧盯井下智能采传系统,关注着井下张力与地面张力变化。当仪器下放至910米深度时,突然张力减小,预计可能发生的遇阻果然发生了。
“小心,听我命令……”情况危急,现场气氛异常紧张,邓军民镇定地指挥解卡。队员们全神贯注,默契配合。吴镇宇、徐柏林再次检查仪器。杨善江瞪圆了眼睛,盯着井下仪器参数变化,张强上提、下放活动电缆,经过双方几次的对决、拉锯,终于合力战胜了“拦路虎”,仪器通过遇阻点。
晚上20时30分,仪器冲破不间断遇阻到达井底。
测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旦启动,就要一气哈成。来不及喘口气,队员们快速安装吹气盘、清洁电缆、上提仪器,操纵着电缆,携带着“B”超仪进入井筒。张强手握操纵杆,已经一动不动地坐了几个小时,此时,他感觉自己的腰都僵了,脚也是木的。队友包龙走过来,给他揉了揉腰,又贴心地把一件棉衣顶在他的背后,“背有‘靠山’,舒服多了。”张强笑着说。
队员们一次次克服复杂井眼带来的施工挑战,安全、优质完成自然伽马、补偿声波时差、双井径等全部测井任务,经现场验收,测井资料合格率100%,优质率100%,比计划提前3个小时完成施工。
此时,新年的钟声敲响,远处的山村传来阵阵爆竹声,荣1井井场,一片欢呼。
攻坚雪域高原“S形”复杂井 隆冬时节的雪域高原,冰天雪地。
从川西至云南的崇山峻岭间,XN302队的包龙、乔云、刘丹阳、张强4名队员日夜兼程,千里奔波,从四川前往云南宁蒗1井施工。在经过拖乌山和泥巴山时,天降大雪。这里海拔3000多米,地形险峻,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七擒孟获的地方。
极端严寒的天气导致道路结冰,高速公路上警车和除雪车开道。司机包龙小心驾驶,经过一天一夜艰难行进,安全到达海拔3000米、位于深山中的宁蒗1井。众人顾不上严寒和高海拔带来的缺氧与疲劳,立即检查仪器,确保仪器能在低温下正常工作。
宁蒗1井是中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云南宁蒗县的一口重点预探井。其构造位置位于康滇隆起西缘宁蒗盆地宁东斜坡带金姑断块,井眼轨迹呈现S形。井斜最大26度,套管内径仅比仪器外径大2厘米,且套管存在两处变径。井下地质情况异常复杂,测井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测的安全风险。
XN302队优选在套管内测补偿中子和偶极声波的方案,由经验丰富的刘丹阳指挥作业,操作员乔云严密关注张力变化,顺利完成第一趟测井。但第二趟偶极测井时,数据读取出现异常,专用软件无法正常读出数据。
此时,队员们已经连续作业一天一夜,高原缺氧使每个人都大口喘气,嗓子冒烟,异常疲惫。施工现场,烧水很不方便,包龙的热水壶成了宝贝。为了让兄弟们喝上一口热水,他每隔10分钟给大家分着倒一次水,既保证身体对水的需求,又避免带来胃部不适。
队员们蹲在地上,眼睛盯着仪器,可是,一连试了4次,仪器还是不读数据。乔云急出了一头汗,汗水顺着安全帽滴落下来,又结成了冰。他忽然想到,会不会是因为气温太低,仪器不工作了。众人急忙把仪器抬进野营房,可还是不行。
天黑了,高原井场寒风呼啸,队员们接过包龙递过来的热水,喝一口,深呼吸一下,相互鼓励着,咬牙坚持。找问题,查原因,反复分析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直接在仪器板子上焊接读取线的方式,成功读出了数据,取得2800米超长井段的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受到甲方的称赞。
“智”胜法宝来自队长的“秘籍” 现任队长邓军民有一本私藏“秘籍”,这本“秘籍”是一本翻得有点卷了边的笔记本。
“这本‘秘籍’不仅记录了高温、高压、高含硫井、超深水平井等复杂井测井施工技术要点,还记录了各疑难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行业先进经验。”邓军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秘籍”,翻到后面的空白页,他拿起笔,一笔一划认真地写起来。
“队长又在续写‘秘籍’呢,今天要记录哪些‘盖世武功’?”队友马恒探头问道。
“总结我们最近几次成功战胜复杂井的经验,我忽然悟出了太极攻防理论在施工中的妙用。”邓军民一边说,一边打起了太极,一招一式地分析道,“太极攻防讲究以柔克刚,动态平衡,这不正是我们力克复杂井需要的战法吗?”
马恒看得连连点头,这时其他人也都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谈起了太极博弈的技巧,并一起把感悟记入“宝典”。
其实,队员们都非常熟悉邓军民的这本“私藏宝典”。因为邓军民经常会拿出来,带领大家学习,这本“秘籍”成了队长公开的“秘密”。
“这本‘秘籍’助力我们团队攻坚克难、屡创佳绩,在西南油气分公司、贵州页岩气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测井市场,成功攻克一批超深井、高温井、长水平段井、复杂井、‘1字号’井测井等难题。”队员们自豪地说。
说起这本“秘籍”的来历,邓军民说,这本“秘籍”是前任队长刘丹阳传给他的。
刘丹阳说,这本“秘籍”是他的前任留给他的。
XN302队成立10年来,队长和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本“秘籍”在历任队长手中接力,为“302”的金牌之路打基础、蓄底气,关键时刻没少发挥“神助攻”。
在XN302成像测井队的检修室,有一面挂满金色奖牌的“荣誉墙”,“荣誉墙”的一侧,是一张张队员们英姿飒爽的“全家福”。
每年照一张“全家福”是XN302队的传统,也是全队凝聚力之源。新年伊始,队员们又像往年一样,郑重地照了一张全家福。邓军民还把“班长秘籍”放在全家福前,他说,这本“秘籍”是班长的宝典,也是“302”的传家宝,以后大家一起来续写。
图片1:班组全家福
图片2:队员们在交流电缆缆芯对接技术
图片3:队长邓军民(左一)在续写“秘籍”
图片4:队员们在交流仪器操作要领
图片5:队员们在维修保养仪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