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工会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日前,桂林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命名2023年桂林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通报》,新增命名10家工作室为2023年桂林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为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桂林市总工会持续开展桂林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申报工作。
此次创建工作坚持面向基层一线,被命名的10个工作室中既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工程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也有团扇、茶艺等传统技艺的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
桂林市总工会将继续发挥工作室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作用,引领劳模和工匠人才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在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加快推进桂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梧州市,随着“产改“工作地深入推进,一批又一批产业工人通过拼搏创新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了个人价值。近年来,梧州市总工会坚持试点先行,注重系统发力,推动梧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从“试点探索“到”面上覆盖“区域开展”的良好态势。
梧州市总工会突出注重培训赋能、竞赛育才、政策护航,挂牌成立梧州市六堡茶工匠学院,至此,该市共建立2所”工匠学院”、5所”工匠学校”,形成梧州市工匠学院(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体系。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职工提升技能、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大力推动劳动技能竞赛向该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扩展,着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认真总结”产改“工作经验,在攻坚克难上找准主攻方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该县“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高位推进部署,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推动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升级。
下一步,大化瑶族自治县产改办各成员单位将切实将“产改“工作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部署,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举措时限、落实责任分工;对标对表,将试点企业打造成”产改“工作的样板,创造特色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该县“产改“工作整体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