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3|回复: 0

[词汇学习]中国4%未婚女性是“同志” 上海居全国之首

发表于 2011-7-21 13:59: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4%未婚女性是“同志”
香港明报报道,“第四次单身浪潮已经来了。”上海社科院学者陈亚亚指出,目前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还有调查显示,中国有近4%的女性因“性取向”而单身,上海“单女”中这一倾向更高达4.75%,居全国之冠。
事业为重 单身女增多
据《广州日报》引述陈亚亚分析,以往单身潮多是迫于客观形势,但这次单身潮的特徵是主动者增多,女性独立于家庭之外的意识增强,“事业为重”正成为“单女”的共识。《男人装》杂志一项调查发现,上海的“单女”大多工作繁忙,57%的人每天工作逾8小时;调查还显示,有30%的“单女”在“攒钱买房”,比例超过“买衣服和美容”。
生育成“单女”一大困扰,在内地单身生育不能享受保险,报户口时还必须交纳一笔“社会抚养费”。
单女:要过自主的生活
陈亚亚指出,对传统性别角色作重新审视后的女子更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结婚后的日子我基本可以想象,白天上班挣钱养家,晚上做家务带孩子,难得有个休息天说不定也要去孝敬公婆,万一运气不好还要遇到老公出轨离婚”;比如,“我问过已婚的闺蜜,婚前快乐还是婚后快乐?她们的反应都是沉默……然后我就想,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自由很好,没有身为妻子、母亲的家庭压力”。
何谓第四次单身潮
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潮来临;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潮逐渐显现,如今,这种浪潮更明显了。
(据7月19日《广州日报》)
第四次单身热潮来袭,一起来学一学同性恋相关词汇吧!顺便梳理了解一下同性恋发展史~
Stage 1:古希腊社会
pederasty由希腊语paiderastia演变而来。在当时用来形容成年那男子与少年之间同性恋爱的关系。这个词由pais(希,指男孩)和erastes(希,指爱慕者)。组合而成。在此关系中的男孩被称为eromenos,即被爱者,另一方成年男子被称为erastes,即爱慕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eros,把它解释为欲望更为贴切。philos 指的是一种理性的爱慕关系。总之当时的同性恋爱是男性之间的一种颇受尊重的高层次关系,带有一种“奢华”的特征。
Stage 2:中世纪欧洲
homosexuality 一次最早在19世纪被创造出来。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通常用sodomy来形容同性恋爱的行为。sodomy源自《旧约 传世纪》中被上帝毁灭的罪恶之城Sodom,因此也暗含罪恶腐朽之意。另外,一些委婉的表达如sins against nature等,也被用来形容同性恋。
Stage 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Platonic Love最早来源于Amor Platonicus(柏拉图式爱情),与Amor Socraticus(苏格拉底式爱情)相近,指男性之间互相欣赏对方的“精神恋爱”。
Stage 4: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社会
Lesbian和Sapphic被人们用来形容女同性恋现象。这两个词源自古希腊时期住在Lesbos岛上的女诗人Sappho和她众多女学生之间同性恋爱的记载。
Stage 5:现代社会
gay 表示同性恋或特指男同性恋,是从gay作为形容词解释“轻松的,无拘束的”含义演变而来,意为“轻松无拘束的性行为”。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跨性别人群,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被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