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回复: 0

用奋斗成就航天梦

发表于 2024-2-24 16:12: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春走基层·把日子过得更好·2024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晓华
  腊月二十三的午后,太阳缩在厚厚的云层里。走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大门,一列橘色的火车头慢慢驶过,搭配着厂区里的老式建筑,记者仿佛步入了一部老电影。
刘争向光明日报记者张晓华(右)讲述电磁装夹的工作原理。谢博宇摄/光明图片
  走进一车间的大门,看到的却是另一派景象:数控机床高速运转,载着火箭壳段、整流罩、贮箱的运输车自动运行。“这是为装夹火箭壳段设计的工装”“这是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支撑装置”……刘争是车间的数控加工研究员,每遇到一个重要装备,他都会向记者讲述装备的作用和研发历史。
  这些装备既是创新的成果,也是历史的见证。2005年刘争入职,当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了5次发射任务;2023年,这个数字已变成了47。高密度发射态势的幕后,是无数像刘争一样的航天人脚踏实地、不断精进的奋斗。
  从他们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不甘平凡的进取之心。“火箭发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多做一点就能让零件的精度更高、质量更好一点。”一路走来,刘争和团队始终保持着勇于挑战技术难题的冲劲,从数控机床增效工程让机床效率提升50%左右,到自主开发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着眼航天科技自立自强,刘争和团队始终在探索前进。
  从他们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团结之魂。“作战肩并肩,攻坚啊又克难,圆梦中国航天。”自编的小曲唱出了刘争所在团队同舟共济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拼劲。“我们正在探索用好并联数控机床技术,并联合产、学、研各类单位共同参与研发。”刘争始终认为,航天是系统工程,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进步。
  从他们身上,记者感受到了逐梦航天的奋斗之美。刘争说,他的愿望是像老一辈航天人那样,年老时回望人生,能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正是无数航天人“人生不悔”的内心誓言和脚踏实地的辛勤努力,让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让每一个人的航天梦都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4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