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回复: 0

解开过度考核的“绑绳”

发表于 2024-2-26 13:55: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解开过度考核的“绑绳”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考核基层干部的指标越来越细,赋分越来越具体,“千分制”不够用,出现了“双千分制”“三千分制”,大大挤占了干工作、抓落实的时间,不少干部对此苦不堪言,表示负担很重。某基层领导干部坦言,考核指标更多是考核眼下,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反映不出来。客观来讲,一些地方的考核面临着过多过细、留痕任务过重等问题,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核焦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务繁多。运用考核机制,本意是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制定考核细则,初衷是细化工作任务,将责任落实落细,推动工作发展。如果各部门的考核类别过多过细且不切实际,只会增加负担、束缚手脚,基层干部难免产生疲于应付的无力感、焦虑感,当好多面手的工作热情就可能异化成“随缘”“摆烂”的躺平思想,从而催生出新的形式主义,与考核初衷背道而驰。

把“以考促干”作为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建立考核体系要“因材施策”。制定考核方案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做决策,更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特点等来量身打造,让考核指标符合发展规律、现实需求,让干部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就能达到考核细则要求,而不会战战兢兢、动辄得咎。评定考核结果要树立实绩导向,多让事实发声,少用“材料”说话。考核部门既要看纸质报表材料,也要去实地看发展成效;既听干部的汇报和说法,也听他们管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看法;既看功在当下的“显绩”,也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真正将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和地区发展成果考准考实。

制定细致的考核方案不能成为上级部门甩锅推责、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相关部门要切实运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及时给遇到困难的基层单位提供帮助和支援,而不是等到问题形成之后一考了之、一罚了之。(刘利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