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回复: 0

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

发表于 2024-2-26 13:56: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种新的科研组织模式让来访者印象深刻:负责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的某课题组,通过与所内的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共建实验室,实现了人才、设备、工艺技术的互通、共享,不仅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还产出了更多科研成果。

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探索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带来的可喜成效。相比过去以单个课题组为单位的科研组织模式,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打破课题组界限,成立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研究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这种科研组织模式既满足了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的需要,也促进了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问题日益复杂,学科多领域融合,技术多相位链接,成果多路径涌现,基础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科研组织模式作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组织作用。先进的科研组织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各种科研资源,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整体效益,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积极探索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有助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进一步激发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在实践中初步展现出优势。比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发挥好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内部协调机制,提高资源共享水平,优化科研评价体系。比如,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平台等,开展建制化研究;通过探索建立课题组群、实验室群等,把相关研究机构组织起来,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等科研新模式新路径的实践,有望为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更大的作用。(吴月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