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关键

发表于 2024-2-27 15:15: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关键

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新业态劳动者迎来政策礼包——针对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平台规则制定不够公开透明、收入标准随意变动等问题,2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

推本溯源,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之所以难,正因现行法律中,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深度捆绑,而新业态劳动者大多未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难以获取配套的权益保障。此前,网约车专车司机刘某某在驾车途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无法认定为工亡等,就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人们看到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之困。

让企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吗?从技术上看,新业态领域用工主体多样、雇佣关系隐蔽复杂,谁来签合同、谁来缴费难以简单界定。从道理上看,漠视劳动者权益,和过度保障劳动者、损伤企业发展,都是不对的。以外卖小哥为例,有的人全身心扑在送外卖上,有的人则很“佛系”,新就业形态本就具有工作方式弹性化等特点,让企业不加区分和所有劳动者签合同、给他们缴纳社保,又是否合理?又如多位专家指出,劳动力供大于求时,提高保障标准不仅难以实现,甚至会影响就业。故而,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步子要适度。

无论是2021年《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范围,还是此次三份新办法规定,“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都采用了比较温和的办法,既保障了劳动者劳动报酬权,也不至于让企业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有劳动关系的,保障就比较全面;没有劳动关系的,保障就几乎没有”问题。如此一来,规定也更有可能落地。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和企业规范发展间取得平衡,促进双方协商是关键。就说新业态劳动者面临的超时工作突出问题,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有必要确保其获得必要休息时间。而根据目前平台企业的薪酬规则,劳动者收入水平高度依赖工作时长,强行“为了你好”也未必真的会对劳动者好。《指引》在采用强制休息模式、保护劳动者休息权益的同时,规定企业与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平等协商合理确定”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更加尊重劳动者意愿,让劳动者拥有更多发言权、话语权,让规定更加接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协商还体现在,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学者将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比作“赶工游戏”,他们缺乏对工作的自主掌控,不仅包括工作时间,还有劳动规则。生活中,许多外卖、网约车都是系统给劳动者派单,而系统是谁操控的?算法又是怎样的?相比传统业态,新业态领域的劳动规则不仅隐蔽,而且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劳动者很难参与决策。按照《公示指引》,平台企业制定或修订劳动规则,要向劳动者公开征求意见,打破了原来平台企业单方面制定劳动规则和算法的优势,能够减少隐性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

2023年初结束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近21%。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方面要加速填补劳动权益真空地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每一步迈准迈稳,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正、友好的工作环境。(维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