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少时候,喜欢风花雪月的美丽故事,尤其喜欢那些才子佳人或英雄美女花好月圆的结局,所以,每每读书或观剧,看到廊燕纷飞曲终人散的不堪结局,总不免扼腕兴叹,唏嘘不已。
读关于胡适的文章,知道一代文学大家,却以惧内闻名,守着超级强悍的江冬秀度过一生。但这期间,也并非没有花絮(名人总不免有的,一般被称为佳话,常人则另当别论了)。胡适1917年与江冬秀完婚,伴娘是曹佩生,用文章中的话:“做伴娘的那一天,曹佩生的眸子就落在了胡适的心理”。到1923年,胡适借养病,两人在杭州烟霞洞的书斋里过起了红袖添香的日子。年底,胡适回北京,准备与妻子离婚,孰料江冬秀决定以烈女的方式拯救自己,不惜以拼菜刀而玉碎,吓得胡适偃旗息鼓,落荒而逃。
1948年,胡适到上海看望曹佩生,留下一句话:“等我”,曹佩生此后再未出嫁。1973年,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便将一大包与胡适往来的信件托付给湖畔诗人汪静之,她道:“如我死,请将它们烧毁”。后汪静之在她走后,遵嘱烧毁了所有信件。
读至此,我不免掩卷长叹:“胡适负了这女人一生!”
同样的慨叹还时常有。徐志摩少年高才,情真诚挚,他不惜与才情卓绝、恪守妇道的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而疯狂的追求林徽因,但他终于失望了,人们期望的那个才子佳人的的圆满结局并没有出现,林徽因转身嫁给了梁思成,更没有理会那个为她等候了一生的金岳霖。
徐志摩是去听林徽因报告时飞机失事而死的,他留下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他的日记,他生前把箱子托给了沈从文,想让他给自己作传,而天涯漂泊的沈从文又把箱子托给了才女凌叔华。
但在徐志摩去世不久,林徽因通过胡适,从凌叔华手中要走了箱子,担心的凌叔华附了一封信:“此事以后希望能如一朵乌云飞过清溪,彼此不留影子才好,否则怎样对得起那个爱和谐的长眠人……”
凌叔华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林徽因拿到了箱子,并没有整理出版,她用人间的火种,把它们烧掉了。
读到这里,我宁愿想象,透过幽幽燃烧的火,看到的是一张流满泪水的脸,不然,又怎么对得起那个痴情的人呢!
是啊,人间情多,而当时年少轻狂的人,不能承受的抉择也太多。谁又能确定那一次的心潮澎湃,不是一个美丽的错呢?谁又能保证一次真诚的表白,不会辜负了一个人的终生呢?谁又能在海誓山盟的潮声远去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但胡适还是做到了。那些风花雪夜,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虽然终生以惧内出名,但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却做了一世的甩手掌柜,只顾了读书著作,家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是那个“河东狮”代劳了。有才的胡博士还总结出了他独特的“三从四得”:“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无奈的自嘲,甚或有些庸常的世俗幸福,更有一种智慧人生的豁达情怀在了里面。
林徽因也做到了。当年林徽因放弃了徐志摩,而与梁思成结婚。婚后,梁思成问林徽因:“你为什么选择了我?”,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说了句话:“看样子,我要用一生回答你这个问题了”。
一代才女的机智与幽默毋庸讳言,她也真正做到了她的许诺。那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才情女子,却决然地抛弃了卿卿我我,而与丈夫矢志于古建筑,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潜心研究,而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而他们的美满婚姻,用《林徽因传》里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就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就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是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如此,他们彼此不负了今生,不虚了此生。
那么,为何还有太多的遗憾呢,谁又负了谁的今生呢?
轻风过处,杨柳轻摆。风本无情,也许是柳自多情了,是我太多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