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74个字) 为爷爷婆婆扫墓 (散文)
 陈 莲
每逢清明时节,我们这个家族的老小十几个人,都要到爷爷婆婆的坟前去祭拜。今年,是国家实行清明节“带薪休假”的第一年,虽然长辈们早已退休,可也不能破了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清明节上坟扫墓的惯例。带上香烛、纸钱、鞭炮等,轻轻地摆放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跳鱼洞”山坡老人的墓前,望着坟头那杂草萋萋、野花绽开,看见坟前烛棍发白、翠绿松柏,此时,勾起了我对几位老人无尽的思念。
我有两个爷爷婆婆,咋一听给人一种吃惊,说来话很长,解释起来也简单,他们本是“胞胎兄弟”。原来,我的亲生爷爷婆婆生了七个儿女,而他的兄弟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就将我的父亲抱给了他的兄弟喂养,所以,我就有了两个爷爷婆婆了,但我叫我的亲爷爷婆婆,喊“二公、二婆婆”。
听起来有些复杂,可两家的关系是很简单、很亲热。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二婆婆过世时,我只有三岁,根本搞不清楚什么,但后来听说她是一个很勤劳、贤惠的人,为养大这些儿女,真是含辛茹苦了。当时,家里经济很拮据,一家六七个人,全靠“二公”一个人几十块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后,都要到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矸石山去捡煤,一来可以节约买煤烧的钱,二来可以捡多了,卖煤变钱。老伴的早逝,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艰辛,而勤劳、朴实、洁身自好的“二公”,本该享受子女的福的“二公”,也因患上了矽肺病,离开了人世,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真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话了。
相比之下,我的父亲就要过得“滋润”些了,在“多子多福”的年代,他就是一个“独生子”了,他读了高中,还当了兵,生活也好多了,可爷爷婆婆仍然很勤俭节约。爷爷是个建筑工人,那年,他不慎从三层楼摔了下来,摔断了两匹肋骨,他休息几天后,强忍着伤痛,向领导要求“去工地照照现场也行”,还不是想多挣点钱。婆婆一直是靠给别人带小孩来贴补家用,每次有好吃的,都要把两家人通知到一起高兴,两家的感情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有一次,婆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了五斤肉,她全部满请,让大家打了一顿“牙祭”,比过年还要高兴。
四位老人离开我的记忆,有的三十多年了、有的二十年、有的才几年,无论你生在什么年代,处在什么环境下,都不要忘掉她们的情意,无论岁月多么的无情,都不能去责怪自己的父母,应该感谢她们,因为,是他们赐给你了生命,赐给你了无私的爱。
我回忆的思绪,突然,被一阵阵鞭炮声惊醒,我小心翼翼地检查好了烟火,慢慢地搀扶着年过花甲的父辈们,步履蹒跚地离开了松藻矿“跳鱼洞”的坟山。此刻,我的心里一阵酸楚。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这样几千年来代代相承,永不停息的祭拜。使我们这幸福的一代人,更应该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谐相处了……
审稿人: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李波
电话: (023)48736169 2008年3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