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8|回复: 2

我是这样当记者的

发表于 2024-3-1 09:27: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出版日期:2024-03-01   A01版●要闻一   山西工人报  

2007年4月28日,秦辰生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4E51E91D3FF510B74864E4335A407CFE.jpg
秦辰生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

转眼我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在报社创刊40周年之际,回想起自己当记者的岁月,一些事情浮想联翩、历历在目,于是就想把自己当记者的经历、感受记录下来,讲讲我在报社工作的23年中是怎样当记者的。

1988年5月13日,在工厂当了18年工人35岁的我来到山西工人报社,加入了新闻工作者的队伍。来到报社时,我一开始干广告。1994年12月26日,我到新闻采访部任副主任。

可以说,我非常感谢在广告部工作的这段经历。这段时间里,我锻炼了意志,锤炼了胆略,磨炼了写作技巧,有了“练笔”的广阔平台。《情系沃野》(北岳文艺出版社)和《煤海情怀》(山西人民出版社)两本拙作就是这段时光的记录。为此,我被山西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因为在广告上干了几年,加之自己又到了不感之年,所以我在1995年正式涉足新闻采访时自我感觉有了些本钱。当时,领导分配我跑财贸口,而财贸又是当时本报宣传报道的薄弱环节。记得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我走进财贸企业、走近财贸职工,有的人居然没听说过《山西工人报》,有的甚至拒绝采访,碰一鼻子灰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不跑、不干、不写,报社规定的任务完不成不说,40多岁的人脸也没地方搁!于是,我与商场经理、财贸职工从交朋友开始,从省经贸委、省总工会、太原市财委、太原市总工会财贸工委入手,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东家进、西家出,只要有线索、有由头就写,稿子见报后就给人家送去。后来,太原大多数财贸企业我可以推门而入,本报在财贸系统的发行量也骤增。到现在,许多财贸职工认识我,可我叫不上人家的名字。一段时间在本报上看不到我的文章,有的人还要打电话问一问。

1995年,省城“打假”进入了一个新高潮。作为跑财贸的记者,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管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防疫站,谁家打假,只要得到消息,无论是晚上,还是凌晨,我总是提前到达。在“打假”过程中,我仗义执言,理直气壮地与执法人员共同端黑窝、捣黑巢,拍摄、采写了大量的照片和稿件,见报后再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送去。所以,1996年由太原市工商局推荐,我被山西省政府打假领导组评为“全省打假先进工作者”。这项殊荣的珍贵之处在于,全省新闻单位中只有4名记者获评,行业报纸中仅我一人。

说到写稿,说出来让人笑话。因为我是学法律的,与新闻隔着一座山。有些新闻是怎么写,只看书,看范文也是走马观花。就拿写消息来说,“5个W”还是后来知道的。但是有一点,咱的模仿能力强,照猫画虎的能力有,理论上不行,可以在实践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09:27:28 | 查看全部
我先后参加了5年的“三晋环保行”,除第一年外,其余4年还担负着为省人大常委会提供全省环境污染状况的摄影任务,先后拍摄2000余张照片,为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决策治理全省污染留下了翔实的资料。在与违法者面对面的说理斗争中,我不退缩、冲在前,一天下来,骨散筋疲,还得写稿子。5年中,我年年发稿量第一,好新闻奖年年获评,多次被评为“三晋环保行优秀记者”。这段经历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至今对流污水、冒黑烟、放噪声的事情见了就想说、看了就想写。

1998年,我任太原记者站站长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跑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各大企业……只要属于太原市的事情,我尽最大努力做到不漏报、不少报。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靠嘴说,而是要实干、会干,干出名堂来。为此,我每一次写稿时都要在找角度、写作技巧等方面反复琢磨。好在每次稿子见报后,我把报纸给人家送去时,称赞感谢之语还能听到。后来我找到当时的太原市市长曹中厚,将20多份1999年度的《山西工人报》订到太原市政府,使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还有主要部门的领导都能看到当天的 《山西工人报》。

在任太原记者站站长的这些日子里,如果没有腿勤、嘴勤、手勤,我绝对没有今天的一切。如在太原市总工会,有些事情人家一开始根本不通知我,于是我只能靠捡“剩饭”、 “凉饭”吃,而且不吃还不行。但是,我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终于感动上层领导。在市总领导的多次督促和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换来了一有事市总就通知我的新局面,这样自己的工作局面打开了,信息量增多了,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

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记者。这倒不是谦虚之言,因为毕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半瓶的醋晃来晃去,总不是一瓶。但是咱有勤为径、苦作舟的劲儿,比如我5点到太原河西蔬菜批发市场采访,到时批发市场还亮着灯;凌晨我坐上发往西山杜儿坪矿的第一班公交车,体验公交人的甘苦;在猪圈和饲养员一待就是6个小时,切身体会饲养员的艰辛;在风雨交加中与园林职工在迎泽大街一块儿劳动等等。凡是能采访到最直接、最实在、最真实的东西,再苦再累咱也不怕,而且在采访后当天或次日就拿出稿子。虽然自己付出很多,可我觉得不就是自己多加会班儿、少睡会觉的事吗?

当记者是个苦差事,而要想当个好记者就必须“三贴近”。因为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写出的稿子就不一样。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只能混一时,很难过一世。我除了采访、拍照片,在办公室写稿子到晚上8点多是家常便饭,有时写不完就拿回家继续写,一直到深夜也是常事。即使在每年完成发行任务的3个月里,别人下班了,我还得回来写稿子。这样的日子一年就有300多天,双休日也时常在写稿和采访中寻找乐趣、寻找满足、寻找成就感……

当记者不能只做写稿人,更要向社会活动家方向努力。我认为,只能写稿的记者还不算是好记者,因为缺少广泛的社会知识、缺少源源不断的线索、缺少很有必要的社会交际,记者就好像少了一条“腿”。特别是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职工有了麻烦,你能给人家出主意、帮个忙,这比写几篇稿子强得多!其实很多时候,记者要想干成事,是很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这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影响力、知名度,更主要的能带来人缘、人气。2002年夏天,太原市特困企业山西建设机械厂的职工因太原市政府“一刀切”吃不上低保,该厂工会主席李有杰找到我帮忙。我让他们赶快打份报告。随后我拿上报告找到当时分管此项工作的韩儒英副市长,请求市政府解决问题,让36个月没有足额领到工资的166户、478名困难职工享受到低保待遇。最后,韩副市长在最短时间里签了字,批注了意见,这个厂的职工很快领到了低保金。咱不说其他,就这一点,我觉得我这个记者还算称职。

当记者不能光写表扬稿。现实生活中许多让人看不下去的事情、现象不时出现,作为记者,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进行有理有力的鞭挞,又有什么错呢?所以,对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拍、去写,见报后还要将报纸给相关单位和有关领导送去,坚决做到明来明去,让被批评的当事人心服口服。因此十几年间我写了许多批评稿件,没有给报社找过一次麻烦。

说实话,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曾与违犯 《劳动法》、 《工会法》的行为展开过面对面的说理斗争;曾与制贩假证的人周旋;曾假扮超市经理深入忻州制售肮脏豆腐干的现场采访;拍摄街头无证商贩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时被威胁、辱骂;曾因许多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流着泪写稿;曾为下岗再就业女职工增加了工资而热泪盈眶……所以我过足了“记者瘾”,还颇有一点成就感。跑财贸,被评为“全国财贸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跑消协,被评为“全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百名优秀志愿者”;《打工者也是主人翁》文章和照片见报后,被全总调查组拿到北京给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同志看了,为此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记了二等功;在太原记者站工作的几年里,有两年被评为“太原市劳动模范”;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从1998年至退休,年年被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家里一箱子荣誉证书足以证明我的耕耘结果和社会对我的认可!

我,就是这样当记者的!

(作者系山西工人报社原机动记者部主任兼太原记者站站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 15:46:1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