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27日凌晨,古城西宁万籁俱寂。呼啸的寒风中,在西宁高速场16股道,一台GTC-80型钢轨探伤车整装待发,将对兰新客专西宁至浩门区段上下行线路进行探伤检测。
“GTC-80型钢轨探伤车可充分利用超声波原理,全方位对钢轨伤损的类型、位置、程度以及累计变化进行自动扫描、检测、分析和显示,车上的钢轨轮廓检测系统和轨道状态巡检系统,能对钢轨表面擦伤及扣件缺失、错位、折断等进行自动识别,是钢轨探伤作业的重器。”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机械段打磨车间主任李慧臣介绍说。
为确保兰新客专安全畅通,春运以来,西宁工务机械段加大对兰新客专线路的探伤作业频次,利用GTC-80型钢轨探伤车,逐段、逐米对钢轨进行扫描检测,及时发现钢轨隐患,为高原动车安全运行扫清路障。
23时50,“天窗”命令下达。“各号位操作人员打起精神,严格设置好作业参数。”李慧臣大声交代。随着作业车行进,6名探伤作业人员各司其职,一帧帧对比分析伤损图谱,生怕漏掉任何一处隐患。
“由于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加之长时间受火车车轮碾压碰撞,钢轨焊缝处会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伤损,如不及时发现处理,伤损会不断变大,影响到钢轨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钢轨折断,危及列车运行安全。”李慧臣说,为消除隐患,遇有焊接处时,通过反复探测、仔细分析,对参数波形出现异常的,及时进行登记上报。
为确保探伤质量和效率,每晚出车前,探伤职工利用探伤水箱加热器适当提高水温,调整好探伤耦合水嘴,确保探伤轮能与钢轨充分耦合。同时,对每一个探伤轮,提前做好静态标定作业,随时更换不合格晶片,以获得真实可信的探伤数据。
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4时整,“天窗”宣告结束,职工们完成200km线路的探伤检测。
顶着高原彻骨的冷风,探伤车疾驶于祁连山下。顾不上休息,返回西宁的途中,探伤职工开始对探伤数据的回放分析和核对,争取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反馈至设备管理单位,尽早消除钢轨隐患,确保兰新客专安全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