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1

刘国昌 | 硬题材如何做到软表达?

发表于 2024-3-4 08:08: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刘国昌 老记说事

硬题材如何做到软表达?

刘国昌
640.jpg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硬题材软表达,是时下行文的一个重要手法。这个手法将本来比较硬的题材写得轻盈、好看,吸引了不少读者。

  下面结合一篇稿件来谈谈这个手法的写作特点。

  这篇题为《金、银、蓝、绿、红 你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颜色?》的报道(见中国新闻网2月18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而做,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变化。

  应该说,这是一篇硬题材的报道,讲粤港澳大湾区5年的发展变化,也是篇大报道。但中国新闻网记者把这硬题材做成软表达,赢得了不少受众的好评。

  他们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们进行一番剖析——

  一、善抓特点,以颜色取胜。

  这篇报道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色、银色、蓝色、绿色、红色这5种颜色切入,形象生动描述了巨大变化——

  报道写道:

  5年如白驹过隙,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银”光闪耀;

  经济高速增长、活力充分释放,“金”黄夺目;

  四时花香飞鸟集聚,“绿”意盈盈;

  靠海向海商船往来穿梭,湛“蓝”深邃;

  人员流动活跃、科创潜力迸发,热闹“红”火。

  多彩湾区,似万花筒般缤纷绚烂。你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会是什么颜色呢?

  这样的写法,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使人不得不看下去,有引人入胜之效。

  二、虚实结合,让事实说话。

  记者在确立以“五色入手”的框架后,在具体写每一个具体内容时,注意虚实结合,让事实说话。

  如在“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添“蓝”色动力”一节中写道:

  珠江奔腾入海,货轮穿梭如潮。

  以南沙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部11座各具特色、潜力无限的城市。这11座城市均有港口,特殊的“地缘”决定了其在探索海洋经济道路上的优越性。而海洋经济更是国际一流湾区的标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向海而兴,是现实选择,更是机遇方向。

  2023年11月23日,有“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的中国海洋经济博 览 会开幕,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携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01”、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海上油气智能加工厂“海洋石油123”等“高精尖”海洋科技展品集中亮相。

  同年12月27日,全球最先进,也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珠江口海域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愈加便利,带动滨海游热度攀升。

  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实施。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海洋旅游资源在“双向奔赴”中发挥更大价值。

  以上所写,有虚有实,让事实说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正确理解“软表达”

  一说“软表达”,有人可能会想到华丽的词语、动人的句子。这些固然不错,但从实质上看,“软表达”并不局限于这些。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软表达”作为一种写作理念,以下两个特点十分明显:

  1.软表达是让受众易于接受的一种表达方式。

  学生腔、文件体的表达,一般不大为人们所接受,而生动、形象的写法会受到人们喜欢。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特别注意这样的表达,如写“一桥跨三地,天堑变通途”,文中写道: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跨境基础设施建成通车。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香港加入全国高铁“朋友圈”。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伏波于浩瀚伶仃洋中的海上巨龙“起舞”,让往来港、珠、澳三地变得更加便捷。

  再如写“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愈加便利,带动滨海游热度攀升”,文中写道: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实施。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海洋旅游资源在“双向奔赴”中发挥更大价值。

  “香港加入全国高铁‘朋友圈’”,“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这些接地气、形象的写法,是人看后亲切感顿生。

  2.硬题材更要注重软表达。

  软表达是写作上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吸引人来阅读文章。特别是遇到硬题材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软表达的问题。要反复琢磨看其能采取哪些软的表达形式为最好。

  我们强调软表达,不是为软而软,而是说把比较硬的内容实行软说,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地阅读和接受。毋庸讳言,我们现在有些文章内容很硬,表达方式上也很硬,语气硬、文辞硬,很难让人读得下去。这样一种情况,实在应该来一个改变才好。

  新闻报道讲究传播效果,而实现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表达方式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做到“硬题材软表达”。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08:09:53 | 查看全部
善抓特点,以颜色取胜。
虚实结合,让事实说话。
正确理解“软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