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8|回复: 1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古字画)CCTV:名人字画何处去

发表于 2011-7-23 15:34: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上海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了这样一个案子:已故著名书画家胡铁生的妻子将他们的亲生儿子告上了法庭,母亲要和自己的儿子对簿公堂,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故事先得从书画家胡铁生的生平开始讲起。
 
事出有因

胡铁生的夫人 王仲岩

  胡铁生原名胡克熙,1911年生于山东,少年时期开始学习篆刻书画,“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抗日军队,为誓死不当亡国奴,更名铁生,曾任八路军所属部队参谋长,福建省解放后第一任商业厅厅长,1953年调任上海市商业局局长,胡铁生在书画篆刻领域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书法“胡体”自成一派,郭沫若曾以“铁画银钩、古为今用”八个字来概括胡铁生的艺术成就。胡铁生有大量的书画篆刻作品问世,还与许多知名的书画家结为好友,在胡铁生小儿子胡晓申的记忆中,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的书画名家作品,父亲都有收藏。
  胡晓申: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除了李可染的画他没有收藏,中国其他的画家,近代的画家,近现代他都收藏。
  1997年12月,胡铁生因患肾癌去世,享年87岁,在他去世后的第六个年头,也就是2003年的6月30日,胡家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胡铁生的遗孀,83岁的王仲岩老人一提起这事儿就气愤不已。
  王仲岩:在今年的6月30号,我的儿子胡晓申撬门闯入我的居屋,将他爸爸生前所有的书画作品以及收藏的珍品,一抢而空。
  胡铁生与王仲岩一共养育了六个孩子,按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大女儿胡小玉、远在美国的大儿子胡青州、二女儿胡小榕、三女儿胡新、小儿子胡晓申、小女儿胡涛,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胡家的子女老大、老二、老三都站在妈妈这边。
  胡小玉:我说这算什么事情?我说我们都算四十岁文化大革命过来的,抄家也不是这么抄的呀。可怕不?这个事?很可怕的。
  胡小榕: 我跟我姐姐,还有我哥哥我们三个人一个态度,我们觉得他这样子对我妈妈是很不应该的,而且是太过分了,实在是过分。
  王仲岩的想法是,胡铁生去世之后,自己是他作品的原始保管人,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取走。
  王仲岩:按道理他爸爸的东西本来是属于我管的,这个保管权是我的。
  王仲岩认为,自己和胡铁生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他的书画作品和收藏的名家字画是留给自己最好的纪念,胡晓申趁自己生病住院不在家的时候将它们全部搬走,目的就是想据为己有。
  王仲岩:那么他想想,这个目的没办法达到,所以这次他看到我生病,他可有机会了。
  而胡晓申此时却对媒体表示,自己这么做实在是万不得已。
  胡晓申:毕竟是亲生母亲,做这个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做。
  胡晓申的姐姐胡新和妹妹胡涛则坚定不移地支持胡晓申。因为胡晓申长期不在家住没有家门钥匙,事发的当天,是胡新里应外合给胡晓申开的门。
  胡新:他进门的时候是我开的大门,他知道我在家里,他打电话说你现在在家吗?我说我在,他说我一会儿过来,我说好。
  胡涛:我认为胡晓申这不是抢,我认为他很正常,今天不要说是搬东西,他就是进这个门进不了,把这个门撬开,我都觉得很正常。
  从小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竟然对自己的母亲做出了这样的举动,王仲岩感到很伤心。儿子不仅没有丝毫悔过的表示,甚至还对媒体说,自己的行为是一次“大义不顾亲的抢救行动”。
  王仲岩: 你现在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你能对你的亲生妈妈这样下手,我还有什么怜惜呢?没有希望。
  既然没办法让儿子回心转意,王仲岩认为,这件事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王仲岩:那我就是拿胡小申的话来讲,就是迫不得已了,我只有走这条路。其实我何尝愿意到法院去告他呀,那么我的目的就是,告他以后通过教育、改造,让他能够学好,那不是更好吗?我要这样的儿子。
  2003年7月30日,王仲岩向上海市徐汇区法院起诉,将儿子胡晓申告上法庭,并请求判令胡晓申返还应由自己保管的字画。
  胡家的子女们有的支持妈妈,有的支持胡晓申,对胡晓申这次采取的行动也是褒贬不一。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里,对这件事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胡铁生的书法作品

  胡新:我支持胡晓申,不是支持胡晓申一个人,而是我认为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我在为我爸爸讲话。
  胡涛:因为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讲,一个人是赤裸裸落地,两手空空归天,什么也带不走,而留给世世代代、留给后代的,那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文化留给后代,那是最最伟大的。
  胡新、胡涛姐妹俩都提到了父亲生前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的书画艺术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并且,父亲生前还专门留下了一份录音遗嘱,录音时在场的有妈妈王仲岩和叔叔胡克。胡克是胡铁生的亲弟弟,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亚运村胡克先生的家。1997年11月19日,远在北京的胡克接到了胡铁生的电话,并于第二天赶到了上海。
  胡克:他说,老弟,这次叫你来,你有一个特别的任务,我说什么任务啊,他说要你录个音,我把后事安排一下,我现在已经不能写什么东西了。
  第二天,胡克应胡铁生的要求,将哥哥的临终嘱托录了音。胡克说,哥哥遗愿的主要内容是,办一个胡铁生艺术馆,陈列他的作品,自己的字画整理造册之后,每隔两三年出版一本作品集,也算是给后人、给社会留下一份文化遗产。
  胡克:军事博物馆有他的作品,还有很多的庙宇里面有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中国一些主要地方都有,从他一贯的思想来讲,他这些东西都想作为国家的文化遗产,一代代传下去,他是这么一个思想。
  胡克说,具体由谁来做这件事,哥哥也有自己的考虑,他的书画艺术要想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继承这件事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作品鉴赏、出版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自己身边的家人,只有小儿子胡晓申在杂志社工作,身为《美化生活》杂志社的主编,他对出版业的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并且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研习书画,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把这件事交付给他,自己放心。
  胡克:叫他的儿子晓申管30年,晓申有儿子,晓申年龄大不能管了,叫他的孙子管30年,后面再没人管了,这老头也看到后面恐怕再没人管了,交给国家。
  立下遗嘱一个月后,胡铁生病逝,半年之后,也就是1998年6月18日,胡家的六个子女就父亲留下的作品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在这份“家庭会议纪要”里面,遵照父亲的遗愿,商定了一个方案,6个子女都签了名。
  胡晓申:当时定下来就是说为了防止东西遗失,把散失在五六个房间的所有的作品,集中到老先生书房,在这个书房原来的锁上再加一把锁,然后由我母亲管一把锁,我管一把,这样子的话,我要进去我母亲在,我母亲在我在,其他人不能进,东西绝对不会丢失。
  就在胡晓申和哥哥准备将父亲的作品集中到书房的时候,却遭到了母亲的阻拦。
  胡晓申:这时候我妈妈站出来,说不准你们动。为什么?我说刚刚我们6个小孩都签字了。她说你们是签字了,我没有签字,这个家是我的,我说了算。
  因为母亲的阻挠,整理作品的事情被搁置了下来,家庭会议商定的内容也无法执行,胡铁生留下的字画一直由王仲岩保管着,直到四年后,哥哥胡青州再次从美国回国,在胡晓申的建议下,兄弟俩一起对父亲收藏的名人字画进行了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字画的数目和父亲生前所列的清单相比较,少了近50幅。
  胡晓申:50张左右的画,巧了,还都是一流画家的,包括北京的李苦禅,北京的黄胄,上海的程十发,上海的黄幻吾、刘旦宅、朱屺瞻、陆俨少、应野平、陈佩秋、谢稚柳,这是一流的画家能够估算的出来的,一幅画就好几万,三、五万,50幅是多少?这两、三百万走掉了,换到在一般老百姓家里早就报案了。
  存放字画的樟木箱钥匙只有三把:妈妈王仲岩、和她同住的大姐胡小玉、胡小玉的儿子金小虎手中各一把,外人不可能打开,丢失的名人字画是谁拿去的,没有人出来承认,所以到今天为止,这些字画的下落还是一个谜。从那之后,整理作品的事又一拖再拖,后来,胡晓申发现,父亲的字画有的已经生霉,有的已经被虫子咬了许多小洞,根本无法修复。
  胡晓申:这是没有裱过的画,也叫虫子把字吃穿掉了,听进去的听,你看到了吗?现在如果再去裱,这都是洞,你再看旁边咬成什么样了,如果去裱的话势必要用墨,裱好了就要去补,但是以前用的墨和现在要去补的墨,颜色是不一样的,就是补出来也能看出来这个曾经被虫子咬掉了,你看这里,都没有办法在裱的时候,把它做到和这个一样了,都咬穿掉了,这个很可惜,像这样一幅字在日本,1979年的时候标价是10万日币。
  胡小玉:那他要找理由,他那都是理由嘛,他对外人讲,他爱怎么讲怎么讲,家里人最清楚了,其实每年我都是买的樟脑丸,都是从上到下每个地方在那儿撒的,连毛笔都是开开来,一个个樟脑丸包好丢进去的,应该讲保存得很不错很不错了。
  既然父亲有遗嘱把整理作品的任务交给自己,胡晓申总想找机会把这件事完成,最好是把作品转移到一个相对稳妥的地方。而王仲岩却说,胡铁生的录音确实是让胡晓申负责整理其作品,但前提是对作品的整理必须在家里进行,不能拿出这个家。
  王仲岩:那么就是说整理这个东西,一定要在家里整理,不准拿出去,这是他爸爸讲的,而且要叫他姐姐胡晓玉在旁边协助,就是我这个大女儿,那么他对这个问题是有看法的,他觉得整理东西怎么还要叫她在旁边协助呢?就是要监视他了,他讲不出,所以他一直拖着不来家整理。
  胡晓申:1990年我给父亲出了一本综合书画集,全部是搬到《美化生活》杂志的摄影棚里拍出来的,其实他们都清楚,不到摄影棚是不可能拍出专业的片子的,在家里16个平方,照相机连退步也没有,广角镜拍书法字是会变形的,一变形全完了,根本不可能去制版印刷。
  胡晓申其实也明白,一旦父亲的作品搬出了这个家,自己就有可能“犯了众怒”。
  胡晓申:胡晓申搬走就是搬走我们大家所有的东西,侵犯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他是这个基点到法庭上来的,尽管在他们的诉状上没有这么写,但法庭辩论上,表露无疑,全部说出来了,内心独白全说出来了,所以当时我一听就懂了,讲来讲去还是围绕这个遗产。
  王仲岩认为,丈夫去世后,他的作品作为遗产,应该属于自己和其他每一个子女。
  胡小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妈妈保管,她也不以为这些东西完全由她独占,妈妈讲这些东西是大家的,该捐捐掉,到时候多下来你们姊妹分一分,把它保存住,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胡新:你们要喜欢将来就给你们分分,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安排,就这么说的。我觉得她说这话也没错啊,她是个老人嘛,给你们子女分分嘛,但是问题是我爸爸不这么想,我爸爸想的是,要把他的这个作品,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说要分给你们哪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胡晓申这样做是对的,而且我支持他。
  胡克说,当年哥哥留遗嘱时,自己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整理作品的任务交给嫂子王仲岩呢?现在看来,哥哥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
  胡克:他说老弟呀,这话只能对你说,我对仲岩不放心,到今天证明他这句话是对的,他对他夫人不放心,因为跟她讲了她做不到,将来你可以作证,现在我就要作这个证,她根本就不懂得这个价值,文化的价值,艺术的价值。
  胡晓申的想法是,如果父亲的作品长期堆放在家里任其腐烂,被虫咬、并不断丢失,最后再作为遗产被兄弟姐妹一瓜分,要想再收集在一起结集出版就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办展览、建艺术馆了,因为其他一些老艺术家已经有过这样的先例。
  胡晓申: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人家说北方是李可染,南方就是陆俨少。当嘉定市人民政府——他的家乡帮他造好艺术馆的时候,到他家,生前跟他商量好的,就是家乡为你造(艺术馆),以后你捐一部分画,我们帮你陈列出来轮换展出。这个时候房子快造好了,他去世了,造完了政府到他家里来拿画的时候,小孩说一幅也没有了,都分光了,以后他这个馆,牌子是陆俨少,他不知道挂什么画好。
  本案的原告认为,民法通则中有规定,所有权人对物品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而胡铁生的作品在他逝世后作为遗物,所有权应该属于胡铁生的遗孀和所有子女共有。因此,胡晓申一个人的行为侵犯了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的权利。而胡晓申则认为,父亲的遗愿是将作品交给自己保管、整理、出版、宣传,60年后将作品捐献给国家,法律应当尊重并保护父亲的遗愿。从表面上看,这个案子是一场字画的保管权之争,而实际上背后隐藏的却是,将胡铁生的作品作为私人遗产瓜分,还是遵照胡铁生的遗愿,将作品作为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胡铁生的小儿子 胡晓申

  为了早日完成父亲的遗愿,权衡利弊之后,胡晓申痛下决心,决定来个快刀斩乱麻。
  胡晓申:我知道我如果再不搬出来,不是名家字画,而是父亲的精品也会不断流失,乃至造成无法再出版。
  接下来,便出现了节目中开头的那一幕。其实,不管是在搬运之前、搬运过程中还是搬运之后,每一个环节,胡晓申都进行了周密的考虑,首先,应该尽量减少这件事对母亲的刺激。
  胡晓申:在我母亲住医院情况下我去的。当时在家里我不会去,我不会当着她面去搬。
  胡晓申把杂志社的一间会客室空出来,专门用来堆放父亲的作品,并且请来了黄浦区公证处的公证人员拆开封条和胶带,对父亲的作品拍照,列了详细的清单,作品共计5000余幅。但是在整理中发现,父亲生前收藏的百余幅名家精品字画所剩无几。
  胡晓申:这四、五十年来我父亲收集的名人字画,当我理出来,所剩下一流画家的画,大概只有十七、八幅,不到二十幅,你像郭沫若以前送给他的《欧阳海之歌》,写的毛主席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还有郭沫若写的《雁荡山游记》,都是他的精品,你知道郭沫若的书法都是很好的,都没有了。
  王仲岩:他自己抢的什么东西,他自己讲出来就算数,他自己说没有就没有,他说我们是有数的,有些需要的东西有记录,那他不承认,现在就是这个局面。
  胡小榕: 他讲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话,他背底下做的,他其实就是说私下把这些好的字画归为己有,
  胡晓申:这幅画好像是刘海粟老人画的,上面题款是铁生同志法家正,海粟,画的是写意的荷花,我记得当时我们整理,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姐姐他们开来的清单当中,根本没有这幅画,但是我们造证书的时候,完全就造进去了,我们如果当时不造,我把它占为己有,鬼都不知道。
  胡晓申对母亲起诉自己的行为表示无奈,他说,他相信起诉自己并不是母亲的本意,而是受了别人的蛊惑和操纵。
  胡晓申:我母亲阻挠,我知道不是她自己的本意,而是我姐姐在后面说着,后来我叔叔给我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不让你去整理?因为东西在不断流失,不断缺少,拿走东西的人如果说让你去整理,势必暴光,
  胡小玉:他最恨我,其实他觉得我是绊脚石,我在我妈妈身边等于长一个眼看着他。他现在为了占为己有,有一个人看着他不能占为己有。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胡晓申有自己的打算,书法家舒同的后人将“舒同体”发扬光大,自己把父亲的作品整理出来之后,也要将父亲的“胡体”字建立一套字库。父亲生前找他写牌匾的人总是排长队,建了字库以后就方便多了。
  胡晓申:我知道造一套字库四千到四千五就够了,把它整理出来以后,做电脑字库,这就可以在报纸,各种媒体广泛的使用,我说原来还找他写牌子,以后不用了,电脑里四千个摆在这里,挑七、八个,就是个牌子出来了。
  胡晓申说,自己还有一系列的计划,比如眼下正在为父亲去世6周年纪念出一本字帖,这也是父亲过世之后,出版的惟一一本印刷品。
  胡晓申:我相信通过书法集的出版,乃至我后面不断地整理,再隔一两年,再隔三四年再有老先生作品的不断问世,她一定会清醒到我做这个事是对的,是正确的,通过时间会来说明这个问题。
  胡晓申说,眼下,除了手上这本即将问世的字帖,其他的计划都搁浅了,因为诉讼的结果还没出来,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完成父亲的心愿,还是个未知数。那么,完成父亲的遗愿能不能成为胡晓申搬走字画的理由,法院又将做出怎样的判决呢?
  
来源:CCTV.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04:58:26 | 查看全部
如果能将老先生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精神传承下去,与大家所能分的一点财产相比,无疑伟大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