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今日关注 | 消除歧视,推进公平就业

发表于 2024-3-5 18:26: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陈晓燕 苏墨 徐新星


“岗位工作强度大,较适合年轻人”“学校不是‘双一流’吧”“打算什么时候生育”“不录用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法律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现实中,不少求职者仍会遭遇一道道有形无形的就业门槛。


全国两会伊始,如何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合理的就业限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委员注意到,就业歧视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性别、学历、年龄、身体状况、户籍等方面,“就业歧视以越来越隐蔽的方式存在,导致劳动者面临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就业歧视方面的事件和话题屡屡引发关注:一位33岁求职者在网上吐槽求职被拒的主要原因是“过了30岁,年龄有点大”;某985高校应届博士生应聘教职未过简历初筛,收到的反馈是“第一学历有点弱”;有求职者应聘时被询问“结婚了吗”“刚毕业应该还没生孩子吧”“要二孩吗”……


“这些歧视行为不仅打击了求职者的自信心,也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直关注就业歧视问题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姜耀东委员说。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也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为何就业歧视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给了用人单位“选择”的机会;用人单位可能受到传统观念、刻板印象的影响,认为某些职位更适合特定性别、年龄或学历的求职者等;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提高招聘效率而设置不合理筛选标准;部分用人单位对法律规定存在误解或忽视。


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委员认为,学历歧视也反映了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刚毕业的求职者专业能力不符合企业所需,使得一些企业片面地在学历上‘层层加码’。”


就业歧视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代表委员们呼吁,要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包容和多元化的就业环境。


丁光宏委员建议,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培训与指导。


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岳泽慧委员长期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她认为,针对因女性生育造成的就业歧视,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合理的生育、养育成本分担机制,“这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李正国委员建议,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规范企业招聘、用工行为,对就业歧视行为联合开展调查,加大执法力度,及时纠正企业违法违规问题,推动企业增强劳动保障法治意识,落实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姜耀东委员则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平等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扩大有关就业歧视的界定范围。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建立公正、透明的招聘流程。广泛宣传平等就业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对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和社会应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推动打破性别、学历等刻板印象。


作为民营企业家,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爽代表深知,用人单位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她呼吁,用人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优势和特长。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