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拥抱人工智能+,释放智慧动能

发表于 2024-3-6 15:06: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拥抱人工智能+,释放智慧动能

如今,“人工智能+”的脚步加快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月5日新华社微博)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一句名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经历了灌输规则、灌输知识、从数据中学习这三个阶段,正加速迈向全面应用新阶段。“人工智能+”则是促使未来加速来临的助推器。《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67%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机会或已经开始进行相关资金投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已经迈入加速阶段。如何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成为加快释放“智慧动能”的重中之重。

要夯实“技术底座”。人工智能的“进化”,离不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相关预测显示,人工智能算力过去几年大体上年均增长率为70%。未来,大模型创新发展的算力需求将更加突出。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集聚产业生态资源,着力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服务体系,打造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融合赋能、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五大赋能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精准对接供需两端,促使关键要素创新突破,激发智能算力、边缘算力等全场景应用创新活力,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底座便会进一步夯实。

要营造良好“生态”。从“汽车机器人”改变人车交互方式,到人工智能跳水辅助训练系统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再到矿山大模型高效地“指挥”采煤,人工智能在赋能千行百业中显现出越来越强的“头雁效应”。如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把巨大市场规模和海量数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广州以“链长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链,形成百花齐放、相互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共生、共创、共享的产业生态繁荣起来,全场景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就会加快实现。

要克服“成长烦恼”。与其他颠覆性技术相似,不确定性是人工智能的特征之一。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就像一个黑匣子。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亟须解决好人工智能规范应用这个社会问题。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不断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强化多元协同、开放共治,将有效克服人工智能的“成长烦恼”。

人工智能的生命在于应用。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要紧紧抓住技术布局窗口期,着力把应用需求转化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助力数字产业不断上新水平。(杨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