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盲文版报告让民主“摸得着”
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现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拿到了一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据新华社报道,这是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议。王永澄用双手的指尖仔细摩挲着盲人点字,并感叹道:“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
盲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让盲人代表参会时便利地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等,则关乎履职成效。王永澄回忆,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铁集团、中国残联4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派出工作人员专程到福州,上门送交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中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从盲文版答复到盲文版报告,是对残疾人代表层层递加的关爱,不断升级的服务,流淌着两会的人文温度。
据报道,盲文报告制作过程较为复杂。盲文翻译小组分工合作,先是与王永澄沟通,根据他的建议调整制作方案,确定格式体例。王永澄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为了一名代表的特殊阅读需求,付出一个小组的精力,确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会场内读盲文报告的只有王永澄一人,但是他带来的,是全国1700万视障人士的心声;他参与讨论的,是8500万残疾群众的利益。据王永澄介绍,他特别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准备了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残疾人养老特殊需求,以及关于促进海峡两岸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两份建议。无障碍阅读报告,既会让他加倍感受到大会的温暖,也能保障更高质量的履职。特殊的报告背后,是特殊的关怀和呵护;这份关怀和呵护保障的不只王永澄,还有整个残疾人群体。
对残疾人代表的关爱与尊重,折射的是国家扶残助残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的日益浓厚。“得益于无障碍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现代科技的进步,肢体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出行、听力残疾人可以通畅交流、视力残疾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各行各业中奋发有为、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可以没有视力,不能没有眼光,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的发言,呈现了扶残助残事业的显著成果,也点出了残疾人群体的力量源泉:一面要靠自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一面要靠社会伸出援手、关爱扶持。
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国式民主作出了鲜活的注脚。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制作盲文报告,竭尽全力确保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代表“看得见”民主的落实、“摸得着”民主的成果,是题中应有之义。(辛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