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回复: 0

张颐武委员:让古长城迎来新流量

发表于 2024-3-9 20:09: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日报记者 武红利

作为常年关注长城文化的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发现,越来越多人迷上了长城摄影。同时,一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长城研究者,不断发掘着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讲好长城故事不断积累着新素材。他建议,讲好长城故事,做好“活化”文章,让古长城迎来新流量。

“让长城之美感染更多人的前提是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张颐武说,近年来,北京提出“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的理念,并在长城修缮过程中,坚持“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现状”原则,从一般抢救性加固向研究性修缮修复转变,让“边修复边研究”成为常态,不走样地展现出长城的历史风貌。

“长城文化+”也是北京长城保护的一大特点。走进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蟠龙山长城文化景区,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牌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解说牌上的二维码,关于这段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人物故事等内容,就以悦耳的声音播放出来。张颐武说,随着技术手段提升,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沉浸式展览以及旅游项目赋能长城文化内涵的展示阐释。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活化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化价值而享誉世界,本身就是大IP。要让长城‘说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张颐武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响彻海内外的名句,但长城的旅游价值还没有充分变现。“长城的价值还大有挖掘空间,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文旅产品是重要着力点。”张颐武建议,在“活化”上做文章,将丰富有趣的长城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文创产品,运用新技术搭建云上平台,使得长城游览在文化遗产层面有“步移景异”般的感受。同时,也要把长城的文化价值延展到更多相关的文旅领域、融入城市的生活之中,搭建民宿集群和旅游智慧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游客带来高质量的长城文化新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