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2|回复: 0

文摘精选《遇见春笋》

发表于 2024-3-11 12:06: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思维与智慧|作者:葛鑫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大早,附近的学堂就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雨后一个个破土而出的春笋,便鲜活活地在我眼前晃动起来。

巧的是,昨天邻居刚给我拿来一袋还沾着泥巴的春笋,春笋是她回绍兴老家的山上挖的,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拿来给邻居们分享。她说,小时候日子苦,春天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可吃的,母亲就用这些春笋做美味,犒劳她们。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起初并不觉得春笋多么美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大自然的馈赠。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笋,亦名竹胎、竹芽。竹笋为竹鞭节上长的嫩茎和芽,不同竹种的竹笋,形状、色泽差异很大。江南一带,冬季在土中长成可采掘者称“冬笋”,笋壳呈土黄色,笋身敦实,略弯如牛角。春季破土而出者为“春笋”,其状圆锥形,笋壳赭色并有紫褐色斑点。

雨后春笋,是能看得见的生长。当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我们所寄寓春笋的美好,便是我们内心所受的触动了,它比花花草草更能冲击心灵。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它。然而,无论褒贬,丝毫都不会影响世人对竹笋的喜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人们对它喜爱程度的最真实的写照了。江南的乡间,几乎每家都会在房前、屋后,或近处的山岭上,开垦出一块空地,种下一些竹子。每年春天,春笋就蓬蓬勃勃地长出来。在春笋生长的季节里,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沾着新鲜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饱满诱人。

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自古就有“菜中珍品”的美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论蔬食之美,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集四美于一身者,就是竹笋,列为“蔬食中第一品也”。甚至认为“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宋代诗人则常以笋为意象,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

近日,春雨绵绵,春风过处,我听得门前的竹林沙沙作响,寻声而去,竟然在这个城市的小竹林里,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春笋。我禁不住再次感叹其旺盛的生命力,感恩这次遇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