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回复: 0

是时候打破“休而不息”了

发表于 2024-3-12 16:53: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是时候打破“休而不息”了

下班了还要回复“钉钉”消息、加班了但没啥经济收益……身为职场人的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种“休而不息”的情形?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也提交了《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

吕国泉委员在接受记者访谈时的一番话,可能会让你很有感触。他表示,网络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劳动突破了时空界限,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进工作群,下班时间依然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安排工作,劳动者的休息权得不到保障。

委员的建议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很多网友纷纷留言。结合一份调查报告来看,84.7%的受访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40.5%的受访职场人加班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在这般现实下,呵护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不仅是一名政协委员的观察与思考,更是大众的心声。

离线休息权得不到保障,不仅让上班族身心俱疲,也涉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必须时刻在线的“紧张感”“焦虑感”,不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下班后频繁地处理工作事务,也会给生活带来困扰。另一方面,线上工作实质上也是加班,但多数时候得不到加班费作为补偿,且这种“隐形加班”在举证和认定上都存在极大困难,让不少劳动者难以维权。

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是应对信息时代的必需之举,也是提升劳动者生活品质、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可喜的是,这方面的意识已有提升,行动已有跟进。此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结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认定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作属于“隐形加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虽然这种向好的趋势,还未进一步上升为全社会共识、得到法治的保障,但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让离线休息权入法的建议,可谓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一个可喜的势头。

笔者认为,更好地保障离线休息权,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则,期待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积极跟进,比如针对信息时代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厘清时间边界、明确相关细节,让离线休息权有法可依。二则,要适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企业侵占劳动者业余时间的违法成本,以形成更大的震慑力。三则,相关部门要引导用人单位承担起社会责任,遵守现有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各类合法权益,别再让劳动者叫苦于“手机一响,加班半晌”的困境。(龙敏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