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把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

发表于 2024-3-13 15:04: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把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

【事件】因病住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居民周先生家没了收入来源。民政局工作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查。经过评估,周先生被认定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很快办好了低保与面向困难群众的医疗补充保险。系统自动筛查、工作人员入户核查,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让救助工作提质增效,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点评】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当群众基本生活遇到困难时,如何及时发现、快速帮扶,始终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和难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救助工作及时迈步、更进一步,关乎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用好技术赋能,让救助更及时。周先生得到及时救助,正是得益于武昌区的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立足低收入家庭信息数据库,当地民政局综合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6个维度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一旦达到预警分值,疑似困难家庭就会被系统筛选出来,再由工作人员入户核查,进一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致困原因等。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推动“大数据+铁脚板”有机结合,为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提供重要支撑。

发现是第一步,要让有需要的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还要不断提升救助水平。近年来,广东省、云南省等地纷纷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江苏省苏州市除对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外,还根据现实情况开展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不同类型的帮扶项目;在青海省西宁市,针对一些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当地不仅按照“单人保”政策将其纳入低保范围,还为其家属提供社区公益岗位。量身定制的救助方案,及时回应了救助对象的多元需求,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让救助更精准、更有力、更有效。

社会救助资源宝贵,要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功效。近年来,民政部门将困难群众的保障范围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延伸,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着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全年及时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3亿元,社会保障进一步兜牢兜实。提升社会救助质效,还要加快完善“应退尽退”机制。比如,贵州省构建“防错”与“防漏”双向核查机制,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双管齐下,才能确保社会救助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没有终点,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汇聚救助资源与救助力量,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才能把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袁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