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能“摸出来”的结婚誓言很甜
“结婚是人生大事,我这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忐忑。但当我摸到熟悉的盲文时,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多了。”3月12日,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手捧“特制”结婚誓言,共同许下携手一生、白首不离的诺言。与其他新人稍显不同,这对新人都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王先生能勉强看清大字,张女士只有微弱光感。
为了让这场特殊的婚姻登记有爱无“碍”,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专门制作了盲文版、大字版无障碍格式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和结婚誓言,这也是我国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
提到无障碍环境,很多人都会想到盲道、无障碍电梯、盲文教材等“硬件”设施。其实,除了这些关乎残疾人士日常出行、求学、工作的“急难愁盼”问题,他们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值得被看见、被尊重,并尽可能得到“无障碍”的满足。就比如,与寻常人一样,视障人士也想打扮得美美的、帅帅的,与另一半庄重“共读”结婚誓言。
与最基本的出行、信息获取需求相比,这些需求显得不是那么紧迫,但无障碍事业不能只做最“必要”的事,这些细节处的改善和变化,更能切实提升残疾人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温度。就像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主任王兴所说的,以往视障人士进行婚姻登记,都是由工作人员告知文件内容,相关流程也能走完。但当他们根据自己的视力状况阅读、摸读文件,亲耳倾听爱人的誓言时,能“更充分地感受到婚姻的神圣和庄严”。这一变化给视障人士带来的“甜蜜”加成十分难得,其积极意义不比那些更基本的无障碍服务小。
近些年,从全国到地方,类似充满人文关怀的政策还有不少。比如,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除了能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还第一次拿到了有序排列着凹凸盲文的报告。盲文版大会文件,让他实现无障碍阅读,履职路更加通畅。2023年5月,南京市还在玄武湖公园内开放了首个无障碍花园,通过扶手护栏、智能语音提示、植物触摸讲解,在寻味园内种植具有明显嗅觉特征的植物等设置,帮助特殊人群像普通人一样,惬意徜徉在紫金山与玄武湖之间的山水丛林中,更充分地享受到城市的公共空间。
正如2023年9月开始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所指出的,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能够“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到无障碍社会服务和保障措施,对残疾人士来说,每一个大大小小障碍的清除,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他们工作生活的半径,甚至重新定义他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不仅要关注残疾人士的衣食住行基础需要,也应关注他们在情感表达、学习追求、审美旨趣等方面的需求,助其开启更为丰盈、舒展的人生。这些暖心的举措,展现的也是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任冠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