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回复: 0

读懂年轻人“啃老”背后的真义

发表于 2024-3-14 14:16: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读懂年轻人“啃老”背后的真义

今年两会期间,知名媒体人白岩松关于年轻人“啃老”的独到见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他认为不应该总是用“啃老”这个词来批评年轻人,“啃老”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对年轻人支持不足的一种体现。事实上,“啃老”现象确实存在,但我们不应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因于年轻人的主观不作为,其背后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啃老”这个词的出现,原本批评的是那些客观条件上可以自力更生,却从主观意愿上拒绝劳动,在家心安理得接受父母供养的真正的“啃老族”。但“啃老”具有主客观之分,有很大一部分被贴上“啃老”标签的年轻人,接受父母的帮助实属迫于无奈。

努力工作,仍旧无力负担每月的房贷、车贷、托育费用;努力学习,高校毕业后却迟迟找不到理想工作……当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发展迅速、机遇无限的时代,但也面临着上一辈人不曾面临过的房价高昂、就业竞争激烈、教育成本上涨等难题。本就因生活备受困厄,还要被指责懒惰,贴上“啃老”标签,他们不仅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立足于该社会背景下的“啃老”,与其说是年轻人不作为,不如说是老人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补位。

当然,即便是被动“啃老”也存在很多弊端和危害,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利于社会公平等。我们要做的,是从社会综合治理层面给予那些努力生活的年轻人更多保障,而不是任由其父母代偿,如重塑教育和就业的纽带,为年轻人提供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降低年轻人的住房、生育成本,保障失业者和低收入者能够得到多方面救济……在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时,也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依靠自身拼搏来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我们也应呼吁社会正确看待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受我国传统亲子观念影响,父母通常将子女看作是自己家庭、生命或事业的延续,父慈子孝、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味地鄙夷或禁止父母对子女的帮助,反而违背个人意愿,不利于家庭和谐。事实上,个人能力与机遇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年轻人能站在时代风口,抢抓时代机遇,早早实现个人价值甚至反哺父母;也有的年轻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蛰伏更长时间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在这个阶段,作为最亲密的家人,父母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合乎情理,也理应得到社会层面的支持而不是讽刺。

如果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感,国家就有未来,国家就有希望。展望未来,我们既要为年轻人提供快速学习、迅速成长的平台,也要以包容、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鼓励年轻人。相信时代没有辜负青年,青年也不会辜负时代。(何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