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把“匠心”铸牢在年轻人心中
2023年的数据显示,广西有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奋斗在加工制造、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行业一线。
随着新时代以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日益加快,许多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职业教育也能成就出彩人生”,这是一个需要被认同、被接受、被推崇的理念。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跳过这个过程,却可以尽可能缩短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清除两个障碍的过程。
第一个障碍,是心中的那道坎,即各方要改变“读不了书就去学个手艺”的心态。各方,既包括有可能就读职业院校或者已经就读职业院校的年轻人,也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还包括更多社会上的各种人员。“工匠”不仅不比谁矮一头,而且前程美好,甚至可能通往巅峰、闪耀人生,取得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成就、享有很多人仰视向往的荣耀、收获很多人难以企及的实惠。截至去年,我区已连续举办8届“广西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共选树了195名广西工匠。这类活动,对新时代劳动者优秀代表高度肯定,将他们的事迹广泛传播,对“清障”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第二个障碍,是社会的那扇门,即社会要尽可能为“工匠们”敞开通往未来的大门。一个年轻人成为一名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既需要学的环境,还需要用的环境,更需要被肯定、受重视、获回馈的环境。这方面,党委、政府的重视走在了前列,为全社会在“全链条”上呵护工匠做了表率。以教育方面“大门越开越大”为例,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示了一批拟立项建设名单,包括建设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这一消息,令人振奋。
不遗余力为发展职业教育“清障”,其实就是为了把“匠心”铸牢在年轻人心中——不断完善和落实技术人才培养、评价等机制,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工匠梦”就能够逐渐深入人心。(李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