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预付卡“换脸”暴露圈钱丑态
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市民倪先生2022年在一家叫“艺流美容美发”的门店办了张6000元的三折卡。2023年,这家店改名“沪尚”,因为“老板换了”,倪先生的卡要想享受折扣,就得再充值2000元;2024年1月,这家店又改名“梵西”,并称只认“沪尚”余额,不认“艺流”余额。倪先生报警后,才得以动用沪尚系统内的余额。
换一次老板清一次账,不重新充值就不认账,苛刻的店规,无非是巧立名目弄钱。据报道,上海市监管部门已经给出了权威解答:上家的账,下家要不要接盘,看的是工商登记信息换没换,不是店员嘴里的老板换没换。而倪先生遇到的这家店铺,工商登记信息中的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均没有更换。
先预付、后消费,这是美容美发、轻食烘焙、教育培训等行业的通用做法。与预付卡折扣价比起来,单次购买往往贵得离谱——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普遍会以预付的方式购买商品和服务。然而,钱一旦一次性打入商家账户,许多“预付卡”立刻变成“圈钱卡”。3月12日,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提出,预付式消费主要存在违规办卡、变相涨价、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六方面问题。如今又添“换老板不认账”新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商家投机取巧,耍心眼挣昧心钱,不仅自身生意不会长远,也打击消费市场的信心。拿倪先生的事来说,既然商家注册信息都没变,“不可延续折扣和余额”的要求就讲不通,监管部门应该把震慑力体现在提升用户实际获得感上,并严肃处理这种“不充钱不能用”行为。对于千千万万个没有被媒体聚焦的“倪先生”,则需要畅通投诉渠道,加强日常巡查。曝光其巧立名目的招数,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辛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