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3|回复: 0

舞出振兴发展新活力

发表于 2024-3-16 15:03: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讲述】
舞出振兴发展新活力
讲述人:陕西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安康火龙省级非遗传承人 鲁宗奇
  安康火龙是汉滨先民薪火相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流传300余年。舞龙者在烟火中辗转腾挪,场面十分惊险刺激,既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展现了安康汉子不畏艰险的生命活力。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学舞火龙,并渐渐地爱上了这种艺术形式。
  2016年1月,安康火龙被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我觉得,要让火龙更好扮靓人们生活,还得依托民俗特色,闯出一条致富路。
  首先是解决资金问题。舞火龙,工资低了召集不齐人,不经常训练技术就得不到提高,更别提创新了。同时,舞火龙要求“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行”,需要舞龙者年富力强。如何吸引到更多青年舞龙者成为一道难题。一时间,经费紧、人难寻,让传承工作举步维艰。
  顶着重重压力,我们引入投资,建起陕南民俗第一村——鲁家村。专门修建了火龙广场,建设了火龙旋转喷火花台、龙文化展示馆、非遗作坊一条街等旅游休闲景点,利用文旅收入来支付舞龙者的学习表演费用。同时,还在鲁家村培养了一批青少年队伍,组建起鲁家村安康火龙表演团队。
  如今,安康火龙成了鲁家村文旅业的金字招牌,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不光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还带动了地方发展。鲁家村的火龙由村里手工匠人编制而成,舞龙队伍由村里的十几名男青年组成。今年春节期间,安康火龙在附近村落进行巡演,震撼的表演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如今,我们正探索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让安康火龙舞出时代之姿,展现振兴发展新活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张国圣、陆健、颜维琦、李洁、张哲浩、崔志坚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慧敏、蔡甜甜)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5日 0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