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旧书的流转传播更顺畅
春暖花开,北京报国寺书香脉脉、人气十足。一场从3月持续到10月的古旧书市活动,吸引着大小“书虫”前往淘货。在网购便捷、新书迭出的今天,古旧书市为何让人着迷?
从民国时期线装《初期白话诗稿》,到民国木刻版《西厢记》,书市上的旧书含金量十足。主办方又兼顾了书香文创、围炉煮茶等新潮文化,让报国寺古旧书市成为一大雅游之地。
而上述景象仅是行业一瞥。去年北京书市、地坛书市等品牌活动都设置了古旧书展区,潘家园年均古旧书销售规模体量超千万,本市古旧书年均交易额逾15亿元。暖意之下,相关方面正进一步加油助力。比如,东城区今年将遴选一批旧书业务示范门店,全面优化旧书业务营商环境。
中国的古旧书业历史悠久,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近400家古旧书店,东安市场、西单商场里书店鳞次栉比,隆福寺、琉璃厂古书肆交相辉映。时代大潮的冲击,让这一市场一度低迷萎缩,此番回暖背后又有怎样的动力?
盛世修典,富贵藏书,不论如何变迁,读书人都在,而当代人无疑更有兴致与能力去追求雅趣。每一本书籍,都承载着特定的价值。抚摸泛黄的纸张,或能看到思想的历程,或能看到时代的审美,或能在前任主人的勾画批注中实现跨时空的对话,这种精神愉悦是互联网时代的稀缺品。有作家描述这种人与书的相遇时说,“寻找是被诱惑,一旦找到即如喜从天降,这种感觉只有淘书才有。”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书香之城,这不仅体现在我们拥有多少图书馆、书店、阅读空间,更内化为某种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城市气质。旧书的漂流是爱书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盘活了阅读资源,互换着心得体会,推动着历史传承,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因而,这个市场理应在文化之城的不断赓续中发扬光大。
从长远来看,书香北京应当愈发多元立体,迷你的、气派的、专业的、大众的、烟火气的、高冷范的……各式各样的书店书市如星辰散落在城市空间,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这种文化与生活的融通,无疑将进一步培厚北京的斯文气韵。
旧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情感的寄托,这也决定了,旧书市场的活跃,不能纯粹依靠市场逻辑,而需要以更顺畅的机制维系起这个圈子的情谊。比如,很多人出清旧书好比嫁女,一定要找到真正“对胃口”的爱书人或机构,但如何高效便捷地联系到对方?一些网络平台推出了扫码系统,但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图书无法匹配,这该怎么办?可见,让旧书市场进一步活跃起来,仍有很多细密的工作要做。
期待相关部门再努努力,让旧书的流转传播更加顺畅。毕竟那一页页,经过了一代代爱书人的摩挲,积淀着浓浓的文化乡愁。(崔文佳) |
|